市場活躍,需求旺盛,是近兩年中國礦業的顯著特點。那么,進入2008年,中國礦業將會是怎樣一個局面,有哪些重點值得關注呢?產品漲價、行業并購、綠色礦業將成為貫穿全年的主題。也就是說,這三大主題是把雙刃劍,是機遇也是挑戰。
一、應對漲價風潮
受美元走低、油價高漲等因素的影響,2008年,全球礦產“漲”聲一片。煤炭、黃金、鐵礦石以及各種稀有金屬價格大幅上漲,而且沒有暫停的信號。這種不講道理的一漲再漲,給下游行業帶來了*的壓力。原材料的大幅漲價像一張多米諾骨牌,引來的連鎖反應會不斷地傳導到相關企業,于是企業除了節能減排攤低成本,另一個*直接做法就是簡單跟進,你漲我也漲。產品漲價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終會降低銷售,攤薄利潤,影響到企業的發展速度和業績上升空間。
比如鋼鐵,近年來,每年的鐵礦石談判都會引起國內各方的廣泛關注,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近年來我國進口鐵礦石數量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鋼鐵企業受到進口鐵礦石價格的影響,另一方面,鋼鐵行業作為制造業中的中間行業,其成本的變化直接對行業景氣造成影響,進而間接影響相關的上下游行業。2000年以來,我國鐵礦石消費量年均復合增長20.1%,成為全球鐵礦石*強勁的需求拉動力量,6年以來的全球鐵礦石消費增量中,90%以上來自中國。鐵礦石價格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對鋼鐵行業的成本及盈利帶來影響。
一撥又一撥的輪番漲價,確實是一件令人煩惱甚至頭痛的事情。礦產企業必須充分認識,高度警惕,積極應對。以鐵礦石為例,中國礦協提出了應對漲價風的辦法:實行鐵礦石進口代理制,避免多頭進口;徹底淘汰落后鋼企,扶優限劣打造國內和國際大型企業航母集團;限制鐵礦石、鋼坯及鋼鐵產品的出口,在稅收等諸多政策上多管齊下治理;建立鐵礦石儲備機制,等等。相信其他礦業企業也會推出相應對策,有效地排解漲價帶來的煩惱和不利因素,保護自身利益,保證企業健康發展。
二、礦業并購升溫
礦業全球化已成大勢。無論礦業貿易、礦業投資還是礦業資源配置,都不再是本國單打獨斗了,而是在世界范圍內來往穿梭,聯合重組,互惠互利。近幾年全球礦業并購大幅升溫便是例證。今年,這種勢頭非但不減速,反而更將加磅升級,一幕幕的并購重組大戲正重打鑼鼓另開張。今年2月中鋁對力拓的股權收購,更是中國礦業海外并購的一幕大戲。人們有理由關注,下一個走出國門將是哪家礦產企業。
具體來看,全球礦業并購熱具有三大誘因。首先,需求強勁推動礦產行業持續景氣。近年來,新興市場經濟增長異常迅速,對礦產品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對礦產品需求量上升刺激了全球礦業并購和資源整合。伴隨著礦產品需求量上升,市場緊缺,礦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礦業巨頭收益頗豐,為企業進行并購重組提供了先決條件。一方面礦業公司積累了雄厚的資金,另一方面競爭壓力也迫使他們要在對手搶占關鍵資源之前先發制人,從而掌握充足的資源儲備,于是在世界礦業巨頭間仿佛爆發了一場“軍備競賽”。
其次,企業謀求生產多元化、資源優化組合。由于全球市場對原材料的需求增速十足,如果能打造囊括各種礦產資源資產在內的巨頭,將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更大的上風。
礦業三大巨頭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紛紛摩拳擦掌,意圖壟斷更多的資源品種,成為多元化經營的領頭羊;同時使各并購方資源優化組合,達到*大效益。
第三,增強國際議價能力。市場供需結構和行業集中度情況決定議價強弱。各礦業巨頭間的并購使其在市場上處于壟斷地位。壟斷企業必然會利用壟斷地位操縱產品價格,從而獲得高額利潤。三大礦業巨頭占據國際礦產市場,具有強悍的話語權,在礦產品價格談判中動作頻頻,促使礦產品價格一漲再漲。
面對全球礦業并購,礦產品價格上漲,中國下游企業面臨巨大壓力。但我們認為,全球經濟放緩和美元持續走低,給企業海外并購帶來了機遇,中國應順應國際礦業并購的潮流,像中鋁一樣,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積極探尋海外礦產資源,加快并購步伐,緩和國內礦產短缺壓力并提升國際地位。
三、綠色礦業亮相
對于世界來說,2008年是中國的奧運之年,對于中國礦產行業來說,2008年是打造綠色礦業之年。
綠色礦業,就是不再走粗放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老路,而是講求可持續發展;就是珍惜資源,高效利用資源,杜絕任何意義上的浪費;就是保護礦山環境,還廢棄礦山以青山綠水;就是健康、有序、安全地發展礦業經濟。一句話,發展綠色礦業就是要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出一條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互協調的新路子。
一提到“礦”,人們會很自然地想到污染。礦業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與日俱增。粗放的資源開發導致資源的巨大浪費,資源的無序開發和技術落后造成植被、生態破壞,水土流失,甚至環境污染。這不是中國獨有的“罪過”。放眼世界,伴隨著礦業的迅速發展,資源消耗過度、環境破壞加劇等突出問題,已成為制約資源開發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已引起各國政府、企業和有識之士的普遍關注。于是,落實科學發展,推進綠色礦業,被提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
推進綠色礦業,首先是政府行為。對此,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在2007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明確表態,發展綠色礦業,必須持續加強礦產勘查,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必須轉變礦業發展方式,集約高效利用資源,必須嚴格保護礦山環境,促進礦區社會和諧發展,必須依法嚴格監管,維護良好的礦山秩序。在這些方面,近年來中國政府作出了積極努力,推出了一系列包括節能減排在內的政策、措施,下決心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礦業之路。
推進綠色礦業,是礦產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有關專家指出,礦業企業的社會責任有兩個重心:一是保護環境,防止污染,二是保障當地人的利益。在行動上,要嚴格遵守礦山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要執行當地礦業開發與生態環境規劃,要加大科技投入,促進科技創新,實現綠色采、選、冶新技術的突破,要有一定的專項治理資金,保障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這對企業來說,是責任和義務,是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