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突破引發國產化需求,高溫合金行業正迎來黃金發展期:伴隨航空航天和工業燃氣輪機領域高速發展帶來大量的增量需求以及自主研發技術不斷突破,類似單晶葉片等新產品有望逐步國產化,國內高溫合金行業正迎來黃金發展期,巨大的潛在增量需求配合廣闊的進口替代空間。
航空發動機和汽車領域雙輪驅動行業增長:綜合考慮軍用和民用飛機的新增與替代需求,航空發動機市場未來20年對應高溫合金的需求空間大約為864億元,未來20年該領域高溫合金需求的年復合增速將達到12.15%,考慮到大飛機項目等國產化進程的時間,我們認為2017年將是行業爆發期。另一方面,汽車發動機領域是短期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領域,我們估算出2020年汽車領域對應的高溫合金總用量約為1.67萬噸,7年復合增速達到20.9%,將是未來高溫合金發展*為迅速的民用領域。
未來7年行業年復合增速17.5%,成長迅速空間廣闊:我們預計自2017年開始,航空發動機需求伴隨技術成熟將呈現井噴式增長,汽車領域高溫合金需求滲透率提升伴隨行業自身增長,將雙輪驅動高溫合金行業需求增速迅速上升。考慮到未來核電、石化、導彈等領域的需求,我們綜合測算,截止到2020年,高溫合金行業單年總需求為39722噸,較2013年的12871噸增長2倍多,空間廣闊;行業年復合增速高達17.5%,成長迅速。
技術壁壘和軍用認證構成行業護城河,高端領域仍有技術差距。高溫合金的生產是復雜和精密的,需要依托強大的生產和研發技術方能保障企業的正常運行;同時該行業無論軍品和民品均涉及到產品認證問題,認證周期長,審核嚴,為該行業構筑了天然壁壘。國內目前高溫合金生產技術仍以多晶為主,落后國外的單晶技術,且在成材率與使用壽命上有不小差距,未來技術進步的空間很大,而在汽車、石油石化等民用領域,國內外高溫合金生產技術差距并不明顯。
供需缺口有拉大趨勢,國產化率逐年穩步提升。我們預計,未來幾年我國高溫合金生產量將會呈每年15%-20%左右的增速增長,即便如此,在需求井噴的2018-2019年,行業的供需缺口將分別達到8905、9634噸,呈現進一步拉大的趨勢。我們預估目前高溫合金的國產化率接近35%,而這一數據伴隨進口替代的發生,預計到2020年國產化率將增加至63%左右,逐年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