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贛州市經濟發展捷報頻傳,鎢、稀土、氟鹽化工、臍橙四大產業集群得到迅速發展壯大。2006年,鎢、稀土、氟鹽化工三大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54.9億元、利稅21.7億元,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41.3%和47.7%;臍橙總產量達63萬噸,總產值達39.5億元。
贛州是世界鎢都、稀土王國、臍橙之鄉,鎢的儲量占世界的26%、離子型稀土儲量占全國的40%,氟鹽化工原料也十分豐富,適宜種植臍橙的面積達450萬畝。為把資源優勢轉化成產業和經濟優勢,2005年,該市確立把鎢、稀土、氟鹽化工、臍橙產業培植壯大成為產值超百億元的支柱產業,把贛州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鎢、稀土、氟鹽化工和臍橙產業基地的目標,并舉全市之力優化軟硬環境,吸引外來技術和資金聚集。
該市以資源主產地為原則確定四大產業基地,并以章貢區和1小時經濟圈為核心,規劃建設資源深加工集聚基地。同時,對礦山進行全面清理整頓,關閉無證開采、“大礦小開”及安全、環保、技術不達標的礦山企業數百家,實行嚴格的計劃限量開采。組建國有控股的市礦產勘探公司,加大資源勘查力度和市場化運作,成立了金融管理辦公室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投資公司,設立了3個縣級海關,在深圳、廣州設無水港口,建立公路保稅倉、集裝箱國際貨場和鐵路保稅倉,形成口岸大通關協調機制。同時,制定29條扶持措施,引導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贛縣紅金稀土有限公司引進先進的稀土分離技術,研制出“釔+銪”系列產品,成為全省規模*大、工藝*先進的稀土分離企業;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研制的稀土陰極粉等被列為*高新技術產品。
資源限量開采和技術創新使產品附加值成幾何級數增長。在鎢、稀土、氟鹽化工三大產業集群中,銷售收入超過億元的骨干企業已達1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8家,形成了包括礦山、冶煉、加工和地質勘探、工程勘察設計、建筑施工、科研教育等部門構成的完整產業體系,成為我國鎢冶煉和稀土金屬的重要生產基地。贛南臍橙已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華名果”稱號,全市獲批準的臍橙出口基地達20個,110萬畝水果基地通過省農業廳無公害產地認定。小小臍橙已發展成為一項大產業,全市農民年人均從中增收近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