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摩擦學理事會官方網站(
http://www.itctribology.org/itcnews.php)報道,經國際摩擦學會評獎委員會評審,國際摩擦學領域*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獎項,2011 年“國際摩擦學金獎(Tribology Gold Medal)”,授予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群基研究員。該獎項每年獎勵一位在摩擦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全球學者,自1972年設立以來中國科學家*獲此殊榮。
頒獎儀式擬于2012年2月27日在北京英國駐華大使館舉行,英國駐華大使Sebstian Wood 勛爵將為薛群基院士頒發證書和獎章。國家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等相關部門領導已被邀請出席頒獎典禮。
摩擦學是研究摩擦、磨損與潤滑科學與技術的學科。國際摩擦學理事會成立于1969年,其宗旨是協調保持世界各地的摩擦學學術團體之間的聯系和接觸,促進摩擦、磨損、潤滑和相關學科的發展,并在世界范圍內遴選和表彰在摩擦學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學者。
薛群基院士的獲獎評價為:“鑒于其在摩擦學領域的杰出成就,特別是在空間潤滑領域的出色研究工作,摩擦學領域世界*高獎,2011年度國際摩擦學金獎,授予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薛群基教授。薛群基教授創建了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他的領導下,實驗室成長為中國*大和*出色的摩擦學研究團隊之一,為中國的經濟建設,特別是在降低成本、能源消耗、摩擦和磨損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提高了許多工業產品的可靠性和壽命。薛群基教授是近40年來世界上*杰出和*具影響力的摩擦學家之一(Professor Xue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outstanding and influential tribologists of the last forty years)。”
薛群基院士多年來潛心研究,主持并完成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聚合物摩擦學、陶瓷摩擦與潤滑、納米材料和摩擦學、添加劑摩擦化學和新型潤滑材料的設計與制備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具有國際*或先進水平的成果。先后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500余篇,出版專著3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多件。2002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2004年、2006年分別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9年獲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設立的首屆“摩擦學*高成就獎”。2011年獲“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技成就獎”。
他的科研團隊在國際上*次提出了TZP陶瓷的相變磨損模型,并率先采用納米技術制備了自潤滑陶瓷材料;*將有機LB膜用于解決空間器件的潤滑問題,制備并研究了有機基團修飾的納米微粒,證明這類材料從室溫到高溫具有連續潤滑作用,提出了“分子軸承模型”;對聚合物的結構與性能關系、填料在復合材料中的作用及摩擦表面的物理化學變化做了深入的研究,國際摩擦學權威雜志“WEAR”評述認為“中科院的科學家推動了聚合物摩擦化學研究的發展,近年來他們在這一領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國際上首先開展將納米微粒作為潤滑添加劑的工作,提出了納米顆粒作為潤滑添加劑的自修復機制;為航天、航空等高技術國家重點工程研制了包括空間潤滑材料、超低溫潤滑材料、海洋環境用潤滑與防污降噪涂層、節能型潤滑添加劑和含稀土潤滑材料以及新型類金剛石碳基固體潤滑材料在內的20余種關鍵潤滑材料,使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和應用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薛群基院士也特別重視摩擦學創新團隊的建設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4次獲中科院*導師稱號。先后培養博士研究生50余名,他們大多已成為國內外摩擦學研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和著名學者,為該領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