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礦產資源豐富,雖然在數字上我們略占上風,但是要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用這些豐富的礦產資源創造出的財富和價值遠遠低于一些礦產貧乏的國家。另外,當我們再次和世界相比較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很富有的礦產正在慢慢變得貧乏,只是將其中一部分轉化成了高附加值的產品,大部分則淪為賤賣的初級產品。不僅損害了國家利益,同樣減少我國作為一個資源大國的優勢。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獲悉,由國土資源部負責的《全國礦產資源規劃》已通過專家論證并上報國務院待批。《全國礦產資源規劃》包括32項專題研究,其中將積極推進石油和銅、鈾等重要礦產資源國家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分期、分批將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納入儲備序列。此前我國只有對銅、石油等大宗物資進行儲備,而對于小品種的礦產資源儲備卻沒有列上日程。
根據國土資源部公開信息,在礦產資源規劃方面,目前正積極參與國家各類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改革和指導節約集約用地示范試點省工作,已與廣東、福建、遼寧、湖南、四川省和重慶、天津市人民政府簽訂了協議或備忘錄,建立了工作機制。
礦產資源戰略儲備的目的是為了緩解由于自然和人為等因素所造成的礦產資源供應危機,保證社會生產與生活的穩定有序,增強防御外來侵犯、保障國家安全的基本國力,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礦產資源儲備分為國家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兩種,是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劃分的。國家戰略儲備是為了增強抵御突發事件、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動蕩和世界礦產品供應風險的能力,商業儲備有一定的商業規則和成本預算,不管國家鼓勵與否,這是每個企業必經的手段。
保護礦產,建立必要的儲備機制,特別是對稀有資源的儲備對保護我國經濟和國家安全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稀土資源,雖然國家儲藏豐富,但是正是由于一些地方和企業不顧國家利益,私自開采,造成市面上流通的稀土資源供大于求,把稀土資源賣出了土的價格,不僅僅造成資源浪費,也為我們國家流失了大量的財產。中國是世界*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70%以上的能源供應依賴煤炭。當煤炭資源頻頻告急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想到要有一定的煤炭儲備呢?另外我國的石油大部分依賴進口,所以對其進行戰略儲備是必不可少的。
中國礦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45種主要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銅和鋁土礦等重要礦產資源人均數量分別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國內資源供給不足,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過度的資源依賴肯定會帶來經濟上的依賴,這也就給了外資控制我國經濟的門路。稀土、煤炭、石油等都是關乎國家安全的資源,即便是我們有其中比較豐富的礦產,但是居安思危的念頭是不能放松的。
根據《國土資源“十一五”規劃綱要》,今后將建立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的礦產品儲備機制,初步形成國家能源與重要礦產資源礦產品與大中型探明礦產地戰略儲備體系,為調控市場、應付突發事件、保障資源供應安全奠定基礎。國土資源部還表示,未來5年內,中國將加快石油儲備庫及儲備系統建設;建立比較充足的鈾資源礦產地戰略儲備;建立煤炭資源戰略儲備,對特殊和稀缺煤種實行保護性開發;啟動鐵、銅、鋁、錳、鉻、鉀鹽等非能源短缺性礦產和稀土、鎢等優勢礦產的礦產品戰略儲備,逐步推進探明礦產地的戰略儲備。
所以從國家經濟安全的角度來說,進行必要的礦產資源儲備是非常正確的選擇。一般來說,我國在現階段采取適度采掘和定量進口相結合的方式來保證國家礦產資源的儲備,同時國家也會加強礦產資源的勘查,找到一些儲礦區暫時不采,為未來的資源使用做儲備。此外,完善的儲備制度不僅需要立足國內資源,還要適應資源配置和礦業全球化發展趨勢,從長遠戰略方面考慮問題,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國際合作,積極勘查開發國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