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的太陽能電池用硅材料生產基地,單晶爐由8臺一躍猛增到100臺,年產量提高20倍, 生產能力年產1600萬片φ8英寸硅片——年紀不足4歲的錦州華昌硅材料有限公司這個“幼兒” 短短幾年何以變成亭亭玉立的“美少女”?答案很簡單又令人深思:自主創新——引進消化吸 收——再創新是她們“速生”的“靈丹妙藥”。
華昌硅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公司組建之初,公司的決策者根據單晶硅這一高科 技、綠色環保產品具有廣泛國內國際市場需求的實際,旗幟鮮明地提出了“科技興企,自主創 新”的戰略思想和“科技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的理念,并咬定創新不放松,讓創新成為企業 騰飛的翅膀。
他們的創新之舉得到了國家商務部、省科技廳、省外經貿廳和市有關部門的的大力支持。 實現了創新一年一飛躍——2003年完成了N型6.5英寸太陽能電池用硅單晶項目研發與生產。項 目通過了日本夏普、三洋公司的認可并獲得免檢資格,技術工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躍成為 國內惟一一家能夠大批量生產此種產品的廠家。2004年,完成了低碳低氧硅單晶的研發和高壽 命硅單晶的研發,企業產品達到了國際、國內*的技術水平。2005年,完成了φ8英寸硅單 晶、硅片的研發和高轉換效率硅片的研發,使企業的產品結構更趨于合理。
由于他們堅持自主創新,實現了科技成果產業化,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產業鏈逐步延伸, 有力促進了企業跨越式發展。
邁入廠區,走進車間,員工“動手動腦,小改小革”的事例隨處可見。他們借助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的“外腦”,補充“己腦”,提高企業研發和市場反應能力。
盡管眼下華昌硅公司在國內外“大名鼎鼎”,但他們仍“野心勃勃”。即將建設的30萬兆 太陽能電池項目,將形成一個從單晶硅錠到硅片到太陽能電池組件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十一 五”期間,要完成220微米和200微米超薄硅片的研發和生產。他們還要加快走產學研相結合的 科技創新之路,“攀親結貴”,擬與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合作,研發新產品,實現企 業可持續快速發展。他們還要在“十一五”期間,實現全國同行業綜合素質、職工收入排名第 一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