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可能想不到的是,“十三朝古都”洛陽同時也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一五”期間,我國政府從蘇聯引進了156項重大項目,其中有7項在洛陽建設,從而奠定了洛陽的工業基礎。經過50年的發展,洛陽已經具有比較完整的工業門類,擁有5000多家工業企業,形成了機械工業、石油化工工業、材料工業等四大支柱產業。進入“十一五”,洛陽將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石油化工產業、煤電鋁一體化產業、能源產業、硅材料產業、鉬鎢鈦產業等六大產業。其中,硅材料產業是洛陽的新興產業,今年7月,河南信息產業廳首批掛牌的3個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就有洛陽硅產業基地,洛陽因此被稱為新一代“硅谷”。
技術突破帶動一個產業
“硅谷”洛陽以多晶硅為龍頭的硅產業在全國獨樹一幟,多晶硅產量占到全球的1/4。洛陽市副市長楊萍告訴記者,洛陽多晶硅產業為什么能迅速成長起來,關鍵是掌握了核心技術,是“一個技術突破形成了一個大產業”。楊萍說,多晶硅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科研人員經過10多年研發,*終掌握了多晶硅生產核心技術,并擁有了回收、提煉等6項多晶硅自主專利技術。產品與國外產品相比,更節能、更環保。產業化后吸引了一批太陽能電池廠商,包括世界排名第三的尚德公司。
目前,洛陽的多晶硅已經形成產業鏈與產業集群優勢,甚至還成立了一個半官方的“硅產辦”。洛陽硅電子產業基地辦公室主任彭棟材說,多晶硅產品的自主生產,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揭開了多晶硅“中國制造”的新時代,為發展我國的能源信息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因此可以自豪地說,“一個產品讓能源和信息兩個產業挺起了脊梁”。
但多晶硅的產能還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價格在節節攀升,慕名來洛陽落戶的世界太陽能電池巨頭尚德有時也感到“吃不飽”,洛陽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龍國柱告訴記者,洛陽的硅產業環境很好,但太陽能電池上游材料多晶硅的供應還較緊缺,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硅產業的巨大市場前景。
其實,洛陽的電子信息產業有40多年的基礎。上世紀60年代,我國政府引進日本技術在洛陽建設了洛陽單晶硅廠,從而奠定了洛陽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面的基礎。經過40多年的發展,洛陽已經形成了以硅材料、電子金屬材料、玻璃材料、光電連接器等為基礎的電子信息產業格局,尤其是2005年,洛陽又以多晶硅產業為基礎,發展了光伏產業,使洛陽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面的優勢更加突出,形成了以材料和新能源為特色的洛陽硅電子產業格局。
洛陽硅產業基地的發展也是企業與研究機構強強聯手的典范。在技術上,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功不可沒,洛陽單晶硅廠則是產業化的推手。技術攻關的“爆破手”與市場運作的狙擊手聯合,基地才日益壯大。洛陽硅電子產業基地辦公室主任彭棟材說,有色總院在多晶硅技術突破后,看中了洛陽單晶硅廠的產業化能力,后來與之成立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自主研發建設中國*大的300噸多晶硅生產線,現在正在進行二期建設。
1000噸多晶硅基地
記者從河南信息產業廳提供的洛陽硅產業基地發展規劃看到,2008年,主要產品規模為年產多晶硅10 00噸、IC級單晶硅拋光片4000萬平方英寸、太陽能電池用硅片50MW、太陽能電池及組件140MW、電子銅材6 萬噸、電子玻璃1000萬平方米、光電連接器600萬套。基地企業年產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但是有人提出,洛陽在技術儲備上能否應付快速的規模擴張?硅產辦主任彭棟材用一系列數據來說話:洛陽在硅電子產業發展的時間較長,大企業多,有較強的技術力量,全市共有*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省級企業工程中心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實驗室1家。技術人員0.55萬人,其中中級以上科技人員0.3 4萬人。
到“十一五”末,洛陽基地內企業年產值達到500億元人民幣,工業增加值達到100億元人民幣。年產值超100億元企業1家,超50億元企業3家,超10億元企業5家。*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工程中心數量超過 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工程中心數量超過10家。主要產品技術水平國內*,其中按產值計算20%產品達到國際*。
再遠望10年,到2020年,基地企業年產值將達3000億元人民幣以上,成為中國重要的硅產業、光伏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記者在洛陽采訪時看到,硅產業基地目前正處于項目高峰期,規劃有58個項目,其中2006年在建或計劃開工項目22項,2007年計劃開工項目24項,2008年及以后計劃開工項目12項,總投資154億元。
除此以外,洛陽還在不斷把產業鏈向下游延伸。按副市長楊萍的話說,要從多晶硅延伸到集成電路封測甚至制造。
彭棟材透露,目前,以洛陽單晶硅有限責任公司為依托,以洛陽中硅公司的多晶硅材料為源頭的洛陽硅材料基地正在向下游產品不斷延伸:兩年內建設年產6000萬平方英寸IC級硅谷拋光片、年產100兆瓦太陽能用硅片加工廠、年產250兆瓦太陽能電池片和組件項目等。洛陽正在形成較為完整的從多晶硅、單晶硅到硅片加工、硅光電池的產品鏈。
相關鏈接
硅產業基地發展目標
2008年,主要產品規模為年產多晶硅1000噸、IC級單晶硅拋光片4000萬平方英寸、太陽能電池用硅片50MW、太陽能電池及組件140MW、電子銅材6萬噸、電子玻璃1000萬平方米、光電連接器600萬套。基地企業年產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2010年,基地企業年產值達到500億元人民幣,工業增加值達到100億元人民幣。年產值超100 億元企業1家,超50億元企業3家,超10億元企業5家。*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工程中心數量超過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工程中心數量超過10家。主要產品技術水平國內*,其中按產值計算20%產品達到國際*。
2020年,基地企業年產值達到3000億元人民幣以上,成為中國重要的硅產業、光伏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