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快報》報道,印度計劃自今年10月起對低品位鐵礦石征收30%的出口關稅。此舉旨在確保國內鋼鐵生產商的原材料供應穩定、降低生產成本并刺激高附加值產品出口。
2024/2025財年期間,印度鐵礦石出口量約3000萬噸(上一財年為4800萬噸),其中主要為粉礦和低品位礦石——這類產品此前免征出口關稅。而高品位的塊礦雖一直適用30%出口關稅,但在出口總量中占比極低,因其主要供應國內鋼廠使用。
該項政策提案獲得鋼鐵行業支持,但采礦業尚未公開表示反對。印度礦產工業聯合會(FIMI)即將向政府提交備忘錄,強調盡管存在出口情況,國內鐵礦石供應仍能滿足消費需求。數據顯示,2024/2025財年該國鐵礦石盈余達1400萬噸,預計2025/2026財年將增至3500萬噸。
礦業界同時指出,若新關稅政策實施,可能導致礦山低品位礦石積壓、州政府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減少,并引發新的貿易摩擦。此外,該措施對提升本國冶金業所需原材料質量的實際作用有限。
報道指出,印度通過關稅手段限制鐵礦石出口并非*。政府曾多次采用類似策略,但多數情況下*終取消政策。2022年5月,該國曾將鐵礦石出口關稅上調至50%以滿足內需,卻在六個月后的11月即宣告廢除。
據了解,印度是全球鐵礦石的第四大生產國,原礦總儲量排世界前列,目前為重要的非主流鐵礦出口國。印度近年鐵礦需求呈現產需兩旺的局面,產量連年提升,近4年平均增速約5%;國內供給大于需求,約有10%的鐵礦用于出口,但由于其優質鐵礦原料相對缺乏,印度仍需進口一定數量高品位鐵礦;印度近年的粗鋼產量增速維持5-11%,相較于鐵礦產量增速更快,因此近期印度鐵礦出口數量高位快速回落,同時進口量明顯提升,其中主要增量來自從阿曼進口的球團礦。
印度政府為保護本國鐵礦石資源,其采取高額關稅措施阻止鐵礦石出口,對鐵含量在58%以上的鐵礦石產品征收30%的出口稅,實際出口中低品位礦石占比更高,主要銷往中國市場。2022年關稅上調導致對華出口驟降79.8%,但2024年上半年印度鐵礦石出口總量仍同比增長20%至2026萬噸?。2024年,印度鐵礦石出口量達到3588萬噸,占其國內鐵礦石產量的12.7%。其中,印度鐵礦石出口中國3334萬噸,占比達到93%。近年來,印度出口鐵礦的80%-90%發往中國,是我國鐵礦石進口的重要來源之一,但印度出口中國的鐵礦石品位相對較低,據印度礦業部估計,該國對華出口的鐵礦石中,近三分之二的鐵含量不到58%。
印度財政部對鐵礦石出口關稅實施按品位分類執行不同稅率,其中鐵礦石品位58%以上品種的關稅為30%,58%及以下礦石、球團為0%關稅。為保護本土鋼鐵業,2025年4月21日后的200天內,印度政府決定將對進口的部分鋼鐵制品征收12%的臨時關稅,抑制來自中國和其他地區的廉價進口鋼鐵數量增長。
紫金天風期貨認為,隨著印度對黑色系商品需求的快速增長,鐵礦或從盈余轉為緊缺,印度低品位鐵礦出口量或進入下降軌道,而高品位鐵礦進口量或逐漸增長。印度鐵礦進出口格局的變化或將有助于國際鐵礦高低品價差的收窄和緩解全球鐵礦供需過剩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