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素有“中國模具之鄉”之稱。2002年,我區被省科技廳批準為“黃巖塑料模具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2008年,中國社科院授予黃巖模具“產業集群品牌50強”;2015年,黃巖智能模具小鎮列入全省首批37個特色小鎮,浙江省模具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在模塑工業設計基地建成;2017年,黃巖中國模具指數發布……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不產鋼材、不產塑料的基礎上,幾代模具人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書寫了黃巖模具發展的傳奇。
時間倒回到上世紀50年代中期,黃巖出現了*家專業模具企業,生產一些小型簡單的塑料模具;1971年,黃巖縣紅旗鄉率先建立“黃巖縣紅旗塑料模具廠”,“1971年我們成立的時候是鄉鎮企業,現在很多知名的模具人都是那個時候一起成長的,當時我們的企業可以說是黃巖模具的‘黃埔軍校’,一直到1994年改成了股份制企業。”臺州黃巖紅旗模塑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賓回憶到。
到80年代后,改革開放的政策調動了廣大群眾辦企業的積極性,大量個體、民營注塑模具加工企業應運而生;進入21世紀后,黃巖的注塑模具產業發展明顯加速,一批成長型模具企業搭乘著國際化的東風做大、做強,黃巖逐漸成為了全球知名的注塑模具制造基地。浙江賽豪實業有限公司的成長就是黃巖模具改革開放以來發展的一個縮影。
“目前我們的客戶都是世界*汽車企業,訂單都排滿了,正全力趕制一批來自墨西哥車企的訂單。”浙江賽豪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有恩說。賽豪成立于1975年,從一個家庭作坊式的小企業,憑著汽車雙色前大燈這款核心產品,成長為一家國內高端汽車燈具模具龍頭企業,目前擁有員工320余人,年產值2.8億元,近幾年銷售額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不斷增長。回憶起企業的發展歷程,該公司董事長虞偉炳感觸頗深:“我們的技術從70年代初的手工畫圖、鉗工手工制作,到80年代普通的車銑刨磨,90年代再逐步向數控化發展,直到今天的信息化、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企業從我父親的手里到我的手里,這幾年無論是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還是各項經營數據都在逐年穩步增長,模具是個精細活,來不得半點虛的,要沉得下心,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去做。”
當談及對未來模具行業的發展前景,虞偉炳信心滿滿:“未來,希望我們黃巖更多的模具企業加強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強化自身專業水平,借助政府打造的黃巖智能模具小鎮,發揮區域產業集聚的力量,走向高質量發展,讓黃巖的模具享譽全球。”
改革開放40年來,黃巖的模具產業在一代又一代模具人的不懈努力之下,如今本地模具行業加工體系在全國整個產業中是*完善、配套能力*全、加工設備*先進、產業門類*齊全的。
此外,黃巖智能模具小鎮作為我區模具產業對外的重要展示窗口。走進智能模具特色小鎮,隨處可見忙得熱火朝天的工人、開放式的模具企業、時尚又現代的廠房……在上工申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瑞麗塑模、博納模具、漢威模具等5家新入駐的模塑企業工地現場,工人們正在樁基施工中。“到目前為止,小鎮共入駐企業127家,其中規上企業31家,小鎮客廳、主題公園以及科技創新中心等配套設施都在建設了,小鎮完善后將進一步*黃巖模具產業轉型升級,走向新輝煌。”智能模具小鎮建設科科長龔全榮告訴記者。2017年,小鎮實現產值40億元。
目前,小鎮龍頭企業區已引入了包括精誠模具、星泰模具、凱華模具在內的30余家模具行業領軍企業,這些企業肩負著一個新的歷史使命:帶動黃巖模具從產業集聚邁向品牌集聚,推動整個產業轉型升級。
模具行業要發展、要轉型升級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目前我們在抓緊完善相應的惠企扶企的相關措施和政策。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重視下,在政策的激勵下,我們模具行業、我們模具企業的發展空間將會進一步打開,對我區工業的支持支撐作用將會得到進一步體現。”區經信局局長方崇輝說,計劃到2021年,我區將實現4家模具企業上市,建成10家國際*的模具龍頭企業,模具產業集群產值達300億元,打造模具行業的國際*產業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