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鎖都”溫州甌海,擁有大大小小的制鎖企業170多家,產品出口到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由于傳統產業產能過剩,一些低小散企業正向高科技、高門檻的智能鎖具領域邁出轉型之路。
智能鎖的興起,讓甌海傳統制鎖業煥發了新活力。數據顯示,2017年,甌海區制鎖業實現產值27.18億元,占規上總產值的5.1%,增長 22.58%,增速在六大傳統產業中排名*。凱仕迪、通用、天宇、中立、寶得利等5家企業先后被評為“中國十大鎖王”或“中國十大智能鎖知名品牌”。
近日,記者來到甌海,探尋傳統鎖具企業的轉型升級之道。
技術創新打開突圍路
“2017年,我們銷售額超過2.6億元,較2016年增長超過158%。”日前,記者來到浙江凱迪仕實業有限公司,行政總監喻曉剛就笑著報出了一串可喜的數據。
凱迪仕是一家有著近30年歷史的傳統五金生產企業。2007年,凱迪仕就開始謀劃轉型生產智能鎖,如今已發展成為行業內*家具有自主研發、生產制造、銷售、售后服務的全產業鏈企業。在2017年“雙11”購物節上,凱迪仕智能門鎖銷售增長率高達525%,在智能鎖品類里取得“三連冠”,成為行業*品牌。
凱迪仕只是甌海傳統鎖具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甌海對傳統制造業“不拋棄、不放棄”,不斷鼓勵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實現“鳳凰涅槃”。不少傳統鎖具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打開了一條突圍路。
“現在一把高端智能自行車鎖可以賣到500元以上,利潤至少是過去普通自行車鎖的10倍。”在浙江中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詹顯光向記者展示了公司2017年自主研發的一款高端智能自行車鎖:車主通過手機掃碼或藍牙方式,即可輕松實現開鎖操作,該鎖還同時具備定位、數據統計等諸多功能。智能鎖和手機APP、云平臺相結合,不僅使用方便快捷、防盜性能*,契合當下共享經濟的市場需求,后續還能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騎行行為。詹顯光透露,目前這款高端智能自行車鎖已開始生產,受到不少用戶青睞,預計今年上半年可以正式投入市場。
“方向找準了還不夠,企業要發展壯大必須要有底氣,這個底氣就來自創新。”詹顯光說,依靠創新驅動,在公司檢測中心通過CNAS認可的基礎上,實現了由傳統自行車鎖向高端智能車鎖的轉型升級,駛上了智能制造的快車道,2017年,公司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20%。詹顯光說,未來他們還將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緊抓物聯網萬物互聯的趨勢,向智能鎖具領域積極擴展,打造傳統產業的可持續競爭力。
流程再造迸發新動力
“要想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就必須在產品研發設計上狠下功夫,要打造自己的品牌。”
在浙江亞合大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展廳里,總經理林飛和給記者介紹了公司自主研發的幾款智能門鎖,其中*暢銷的一款家用智能門鎖,市場價格超過3500元左右,產品附加值超過40%。
“我們與傳統鎖具企業有所不同的是,很多生產制造環節都是外包給下游企業完成的,我們更關注產品的研發與品牌運營。”林飛和告訴記者,從 2014年上市銷售以來,公司每年營收都翻倍增長,目前已申請了100多項專利,推出了20多款功能性智能門鎖,在短短數年間一躍成為行業里的龍頭企業。
“接下來,我們研發和創新的方向是智能門鎖的聯網和家庭進戶智能門,不僅要讓門鎖和門智能化,還要給它們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形成物聯網的產業發展體系。”林飛和說,不久前,公司還聯手幾家合作伙伴,斥資近億元著手開展“智能門”的研發與生產。“除了智能鎖,我們還要做智能門,產業鏈更大,需要研發的東西也更多,但市場也更大了。”
在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過程中,品牌往往意味著價值。記者發現,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向著微笑曲線兩端發展已成為溫州鎖具企業的共識。與溫州大多數從家庭式作坊發展起來的鎖具企業一樣,溫州市通用鎖具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有30多年歷史的自行車鎖生產企業。董事長章作銘告訴記者,在過去,公司主要為國外大企業做貼牌,每把車鎖的利潤不足5%。“雖然我們每年生產的自行車鎖有1700多萬把,但因為沒有自主品牌,就沒有報價權,總是處處受制于人。”
“對于企業來說,轉型很痛苦,但也要‘居安思危’,把握好這個轉型的好時機。”從2015年起,章作銘投入3000多萬元進行智能鎖的自主研發與技術改造,開始走上品牌培育之路。
“目前,我們已經研發生產了5000多把具有自主品牌的智能門鎖,開始在市場上進行小范圍試用,到今年年底,就可以大批量上市了。”
政企合力打造新名片
鎖業作為甌海具有競爭優勢的重要產業,是甌海加快推動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鞏固擴大傳統優勢、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所在。
近日,一場鎖具領域專項科技成果推介會在溫州市國家大學科技園登場,來自全區的100多家鎖具行業負責人與來自西安科技大市場的專家現場對接科技成果,謀求鎖具制造升級。
記者了解到,為實現傳統鎖具產業的“升級”,諸如科技成果推介會這類“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活動正頻頻在甌海上演。“傳統產業不是落后生產的代名詞,絕不能丟。舉行此次對接會,目的就是要為傳統鎖具制造升級搭建技術對接平臺。”在甌海區工商聯負責人謝東看來,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正推動甌海鎖具產品向智能化升級。優勢傳統產業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一樣可以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日前,詹顯光作為溫州五金商會會長,在充分調研大量鎖具企業后,聯合甌海區工商聯向甌海區提交了一份《關于推進甌海區鎖具行業智能化發展的建議》的報告。詹顯光認為,甌海鎖具行業近幾年在政府支持下,通過自主創新,傳統產業升級取得了長足進步。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形成新動能,為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極大提振了當地企業進行智能化升級的信心。他建議政府依托大學科技城,組織有關方面共同搭建為中小企業提供政產學研用全面服務的綜合平臺,進一步助力企業轉型升級,真正讓智能制造成為企業發展的“金鑰匙”,打造全新的甌海“智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