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工業經濟成績單,浙江永康市委書記張偉亞展露笑容:在上半年,規上工業實現總產值346.99億元,同比增長9.01%,銷售產值332.76億元,同比增長6.63%,出口交貨值106.35億元,同比增長3.64%。可謂是順利通過“期中考”。
“永康是工業大市,外向度很高。歐債危機對永康影響不小,我們感覺到,國際購買力在下降。經過一攬子措施,二季度與一季度相比,永康市規上工業經濟的各項指標均有所提高,反映出規上工業低開穩走向上增長趨勢。”張偉亞說。
和浙江其他地區一樣,永康工業企業一直呈現出多而不強的局面,一些企業依靠低端制造、低價競爭,生產技術裝備差,產品技術含量低。
然而,“十二五”末期,永康工業發展的目標已經鎖定: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200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
在國際國內形勢錯綜復雜,自身經濟結構、土地人力等要素的制約下,15%左右的增長目標顯得不易。
對此,永康的決策者充分認識到,加快工業強市建設是當務之急,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速企業轉型升級。
按照規劃,永康將大力發展經濟環保型汽車。
這一舉措源自當地的產業基礎。新能源汽車是永康經濟開發區發展*快、前景*好的產業。目前已集聚汽車及關鍵零部件規模以上企業106家,主要生產微型客車、電動汽車、新能源電動小貨車、老年代步車等系列整車以及整車控制系統、動力系統的核心零部件。
“十二五”期間,永康經濟開發區將重點打造10平方公里的汽車工業園,建立汽車研究院,走“整車—零部件”互動發展、分工協作之路。2015年末,汽車整車生產企業達到4家,產量100萬輛,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產值1000億元。
其次是加快提升傳統日用五金產業。
在以往,衡器、電動工具、保溫杯、滑板車、廚具等傳統小五金一統天下。
現在,永康要利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推動企業技術改造、提高產品檔次、產品質量和產品附加值。同時,龍頭企業正率先從加工環節向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這兩段攀升著。
永康傳統五金業*上市企業哈爾斯公司借助杠桿原理開發的“杠桿氣壓壺”,內膽鍍銀保溫杯等產品銷售價格賣到了數百元一個,是其他保溫杯的好幾倍。
積極發展特色機械裝備也被寫入規劃之中。
在海內外市場做小巨人、隱形冠軍是永康特色機械裝備的目標。
為此,永康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研究編制《裝備制造業投資指導目錄》,重點發展金屬切削機床、金屬成型機床等經濟型精密數控設備、中小型全功能加工中心。同時提升發展專業性機床以及特色機械工具,形成若干區域拳頭產品以及特色品牌。到2015年末,總產值達到30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0億以上龍頭企業5家。
按照規劃,永康還將積極培育新特材料產業。
這主要是為當地的特色產品配套服務。像針對經濟型純電動汽車,永康將重點扶持發展碳酸鈷、磷酸鐵鋰新能源電池材料。針對五金機械、汽車制造等本地產業需求,永康將為其提供高質量基礎材料。
據預測,2015年末,該產業的總產值將達到300億元,實現銷售額10億元以上龍頭企業10家左右,30億元以上1家。
在這一攬子舉措之下,永康的工業經濟在“十二五”期間,將呈現出全“新”的局面。
按照既定目標,“十二五”末期,永康產業實現“四個升級”:工藝水平升級、產品檔次升級、質量升級、功能升級。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入年均增長12%以上;行業龍頭企業的關鍵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增2-4家省級重點龍頭骨干企業,培育10-20家凈利潤超億的高成長性企業;積極引進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加快推進品牌戰略,新增**產品10個,省級*產品30個,市級*6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