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在蘇宿工業園區的星云喬海飛機制造項目(一期)建設現場,裝潢工作正在緊張地開展,該項目將于7月中旬竣工投產。據介紹,項目一期投資額3300萬美元,建成投產后,可年產150架低空飛行器,年產值約3億元。該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約30億元。
“我們爭取在今年10月把宿遷產的飛機制造出來,讓宿遷智造的光芒穿透產業邊界,在更廣闊的舞臺勾勒出屬于宿遷科技的創新坐標。”星云喬海航空科技(北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偉說,公司將打造低空通航交通運輸天路網絡,形成以航空器研發和制造、通航運營、機場投建及管理為核心的通航全產業鏈體系。
如火如荼建設中的星云喬海飛機制造項目正是我市未來產業加快發展的縮影。去年,《宿遷市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出臺。一年來,宿遷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在產業主體引育、應用場景牽引、要素保障護航、發展空間優化等方向上下功夫,聚力打造制造端前沿新材料、新型儲能、氫能產業,應用端元宇宙產業的“3+1+X”未來產業體系,構筑宿遷新型工業化競爭新優勢,推動未來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產業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為建設“強富美高”新宿遷提供有力支撐。
宿遷學院經濟學博士、教授嵇正龍認為,宿遷未來產業的布局既避免與周邊城市的同質化競爭,又通過差異化定位激活了產業鏈協同效應,尤其在智能家居、光伏組件等細分領域已形成比較優勢,超前布局一批前沿性相關聯的未來產業正當時。
細讀《方案》可以看出,宿遷立足產業基礎與區位優勢,以前瞻性的謀劃,精心繪制了全市未來產業發展的“路線圖”。按照《方案》既定的目標,宿遷堅持全市統籌、差異布局、協同發展,引導各縣區、功能區立足自身優勢,結合產業基礎、科創水平、資源稟賦,合理規劃、精準培育和錯位發展未來產業。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豫區、宿遷經開區圍繞前沿新材料、新型儲能、氫能等產業放大制造基礎優勢和市場優勢;宿城區、市湖濱新區、市洋河新區立足數字經濟成果豐富、應用場景豐富的獨特優勢,加快元宇宙產業發展;蘇宿工業園區積極融入蘇州未來產業發展板塊,承接、參與蘇州未來產業發展分工。
江蘇博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宿遷深耕多年,在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企業不斷進行科技創新,產品也由原來的納米金屬粉體材料逐步向更高端的產品邁進,已實現80納米高端鎳粉產業化,全球*。截至目前,博遷新材料已建成百余條智能化金屬粉體材料生產線,構建起集實驗、檢測、研發于一體的自主研發體系。企業的鎳粉、銀粉、銅粉、焊錫膏等主導產品占世界總產量的15%。企業也由*初的6條生產線擴充到100多條,并于2020年成功在主板上市。
“宿遷提出要強化納米金屬粉體制備優勢,突破高純金屬粉末高效低成本制備等技術。乘政策東風,揚發展新帆。博遷新材料積極響應政策號召,不斷加快在電子專用高端金屬粉體材料領域的新產品研發進程,向著全球*的納米粉體供應商進發。”博遷新材料宿遷基地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
同樣,蘇宿工業園區亦是積極搶占未來產業賽道,積極布局人工智能、算力、低空經濟等產業,累計招引氫醇汽車、高端材料等億元以上工業項目超10個,計劃總投資100億元。
為推動未來產業茁壯成長,宿遷開展了“要素保障護航行動”,通過人才、資金、載體等要素的全方位保障,面向人才缺口較大的未來產業,進一步加強人才經費保障和薪酬激勵,在住房保障、子女入學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支持未來產業科技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市專項資金的統籌,加大對未來產業重點領域、重大平臺、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推動未來產業加快發展。
未來產業布局如同“十年種樹”,宿遷已邁出關鍵*步,但長成“參天大樹”仍需持之以恒的耐心與魄力。宿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宿遷將加強未來產業培育,超前布局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儲能集成系統、氫能裝備研發和元宇宙應用場景,確保到今年底未來產業產值達350億元,同時積極發展低空經濟,集聚關聯企業10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