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2006年行業發展的宏觀環境仍較為樂觀,但比2005年偏緊。一方面,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特別是投資需求的回落,將會使部分加工工業產能過剩的矛盾明顯加劇,企業盈利空間將因此而縮小;另一方面刺激消費政策的出臺、產業結構的調整、市場供給能力的提高、煤電油運緊張狀況的緩解,又會給眾多的行業帶來新的市場機會。
2005年以來,宏觀環境的變化和一系列調控政策的出臺,深刻地影響到我國行業運行的格局。原材料供應環境及價格變化、投資需求的回落、匯率制度的改革及演化,在改變著我國行業運行基礎的同時,也使2005年行業運行的格局呈現出不同以往的特征。從2005年1-9月的趨勢看,資源型、瓶頸型行業繼續成為行業運行中的亮點,消費品行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與固定資產投資高度關聯的鋼鐵、建材、機械等投資品行業增速明顯放緩。
2006年,近幾年投資形成的產能將逐漸進入投產期,生產能力和總供給將進一步擴大,而在總需求尤其是外需的不確定性增強的情況下,一些行業的發展將面臨生產過剩或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約,工業行業效益整體上將趨于下滑,行業之間的分化將進一步顯性化。
2005:多數行業利潤增速呈現高位回落
宏觀調控”有保有壓”,行業投資冷暖不一2005年以來,國家繼續實行了”有保有壓”的行業調控政策,在嚴格控制房地產、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過熱行業投資的同時,加強了對農業、能源、交通運輸及部分服務業等薄弱行業的投資。2005年1-8月累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41150.9億元,同比增長27.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9個百分點。其中,降幅*大的行業主要有以下幾類行業,一是投資明顯過熱的建筑和房地產業。二是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的鋼鐵、水泥行業。三是前幾年投資增長過度的電力、石油加工及煉焦行業。四是受資源約束和成本壓制的航空、木材加工行業。
與此同時,一部分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適應市場熱點切換的行業的投資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一是鐵路運輸、城市公共交通等國民經濟中的瓶頸行業。二是部分資源約束型行業。三是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的食品和服務業。四是具有自主創新意義的部分裝備行業。
上游行業的成長性普遍好于下游行業,消費品行業的穩定性強于投資品行業
1-8月份,受宏觀調控政策和成本推動的影響,工業行業效益出現系統性回落,利潤增長速度穩中趨降。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國有企業和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下同)實現利潤864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7%,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7.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1373億元,同比增長53.1%。
2005年1-8月累計,利潤增長50%以上的業績優異行業共有6個,占39個工業大類行業的15.3%;利潤增長在30-50%的業績較好的行業共有9家,占比23%;利潤增長在10-20%的業績一般的行業共有13家,占比33.3%;利潤增長在0-10%的業績較差的行業共有4家,占比10.3%;利潤增速下降的行業共有7家,占比為17.9%,其中,出現全行業虧損的行業有兩家。
多數行業利潤增速呈現高位回落趨勢,高增長行業數量明顯減少
與上年同期相比,利潤增幅明顯提高的行業只有11個,占39個工業大類行業的28.2%。
在利潤增幅下降的行業中,前幾年一些高增長行業因外部環境變化,不但高增長的光環已經退出,而且個別行業陷入全行業虧損的境況。受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和產品售價下降的雙重擠壓,1-8月累計,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利潤雖然同比增速達到28%以上,但增幅較上年明顯縮小,對整個工業新增利潤的貢獻有所下降。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這一2004年的利潤增長大戶更是淪落為虧損狀元,1-8月累計虧損近80億元。通過對利潤增幅下降的十個行業的分析可以看出,2004年的很多高增長行業已顯出疲態,業績增長已經大不如前。
出口成為經濟的重要拉動力,重工業出口增速明顯加快
在部分產品國際市場價格與國內市場出現倒掛的情況下,一些重化工行業開始把發展的視角擴展到國際市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傳統的紡織服裝、家具、皮革、家電等行業出口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石化、鋼鐵、水泥、化纖、造紙、船舶等行業的出口異軍突起,成為拉動我國外貿出口的新生力量。2005年1-8月累計,在出口交貨值增幅前十位的行業中,重化工行業就占據了四個席位。
此外,在部分重化工行業中,雖然1-8月累計整個行業的出口增長不是十分明顯,但其中的一些子行業的出口卻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如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中的煉鋼行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33.9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8.86個百分點,非金屬制品業中的水泥行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90.0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2.62個百分點,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中的船舶及浮動裝置制造行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38.7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2.25個百分點。重化工行業出口的增長,一方面說明,在經歷了引進、消化、吸收的階段后,我國部分重化工行業具備了走向國際市場的實力,另一方面又加劇了資源緊張的矛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形成了較大的壓力。
2006:部分工業產能過剩矛盾明顯加劇
從行業運行的國際環境看,2006年,世界經濟仍將保持穩定增長,世界貿易增長率略高于2005年,從而對一些出口性行業構成支撐,但高油價和國際貿易摩擦也增加了我國一些資源性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不確定性。從產業運行的國內環境看,2006年行業發展的宏觀環境仍較為樂觀,但比2005年偏緊。一方面,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特別是投資需求的回落,將會使部分加工工業產能過剩的矛盾明顯加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后人民幣小幅升值對各行業的影響將進一步顯現,國際石油和其它初級產品價格的持續上漲也會增加部分行業的成本上升壓力,企業盈利空間將因此而縮小;另一方面刺激消費政策的出臺、產業結構的調整、市場供給能力的提高、煤電油運緊張狀況的緩解,又會給眾多的行業帶來新的政策和市場機會。
能源類行業緊運行的局面有所改善在中國進入新一輪經濟上升期的同時,中國也開始進入了資源消費的快速增長期,對以石油、鐵礦石為主的國際初級產品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并引起國際市場的強烈反映,帶動了一些資源類產品價格的上升。無論從工業化進程還是從消費升級的背景來看,我國對資源的需求都已進入持續上升的階段。資源的供給和節約利用,已成為保證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關鍵所在。為應對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資源瓶頸,一方面我們將通過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減少資源消耗,突破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瓶頸約束;另一方面,將立足國內市場和資源,繼續加強對能源原材料的投資和開發利用,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實現能源類、基礎原材料行業與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在這種情況下,2006年,采掘業中的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煤炭行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將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同時,一部分已經具備產業化條件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將逐步進入發展的”黃金期”。但是,投資、出口增長速度的回落,也會牽制資源類行業的發展。總體上看,2006年能源、原材料工業將繼續是國民經濟中增長較快的行業,但增長幅度將會比2005年有所放慢。
從具體行業看,2006年我國原煤產量繼續保持平穩增長,但增速將較2005年有所下降,總產量約為221000萬噸,同比增長6%,但受鋼鐵行業景氣下降和電力行業需求緩解的影響,煤炭價格將不會出現大幅度的上漲,從而使煤炭行業的毛利率和利潤率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石油開采行業因資源的約束,繼續保持相對平穩的增長,預計原油產量達到18600萬噸,同比增長3.33%,同時受高油價的支撐,行業利潤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汽油產量因成品油價格上升呈現恢復性增長,預計產量為5800萬噸,同比增長7%,增速比2005年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行業的利潤增長情況也將好于2005年;天然氣產量受西氣東輸的拉動和以氣代油領域的擴大,將呈現高速增長的趨勢,預計產量達到59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9%。隨著大量新增機組的投產,全國電力供給能力將有較大提高,預計2006年電力供給增長12.1%,全年發電量將達2.78萬億千瓦時,全國電力供求形勢明顯緩解。
投資類行業的緊縮信號仍難消除由于中央對固定資產投資的調控力度不會減輕,對土地的控制仍然較嚴,再加上企業投資的主動收縮以及外商向我國產業轉移速度放慢,2006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將呈現出平穩回落的態勢,從而對投資品行業的增長形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作為新的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一些跨五年計劃的大項目及新五年計劃的重點項目將會繼續增加投資或逐步開工,奧運場館建設進入*后沖刺階段,中央財政預算內投資中用于社會發展、西部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及中部崛起的基礎性投資仍將保持一定的力度,從而使投資增速的下降控制在適度的范圍之內。總體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的下降將限制投資品類行業的擴張,繼續調整的趨勢不會改變。
從具體行業看,2006年宏觀調控對固定資產投資、開發區及工業項目的建設以及房地產建設還將繼續延續緊縮的政策,這種緊縮將使工程機械、水泥、玻璃、鋼鐵等行業短期內難有好轉。2006年規模以上企業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產品產量低速增長的趨勢仍將延續,在結構調整中行業利潤持續下降的勢頭將得到一定的扭轉。鋼鐵行業一方面面臨如何消化巨大的產能問題,另一方面又將受到鐵礦石價格高企和銷售價格的擠壓,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利潤水平繼續下降和再度的結構調整將不可避免。作為投資中間品的有色金屬冶煉行業在繼續受到原料制約的同時,還將面對可能出現的價格回落風險,整個行業的利潤將從前幾年的高速增長轉為平穩增長。
消費類行業增收難增效從2004年5月以來,我國消費品零售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