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戰略室有關人士預測我國鋼鐵業的生產能力將在2008年—2010年達到平衡,鋼鐵業的能量釋放要避免走高價進、低價出的老路。
有關人士在分析我國鋼鐵工業面臨的任務與挑戰時談到,鋼鐵業控制總量與調整結構是中心任務。*近3年開工的包括鋼鐵在內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大部分在2006年前后形成生產能力,但我國的市場需求沒有及時跟上,擴展能力有限,鋼鐵行業的生產能力將出現過剩,落后產能投資難以回收,落后企業虧損面擴大。目前的根本矛盾是鋼鐵生產能力總量過大,結構矛盾突出。預計我國鋼鐵業的生產能力將在2008年—2010年達到平衡。
關于鋼鐵工業過剩的標準,有關人士認為,控制鋼鐵工業的“口糧”消耗(減少鐵礦石進口需求與國內廉價資源開發)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鋼鐵工業生產能力擴張的“胃口太大”,要使它的生產能力不奔騰式擴張,就要從內部與外部兩個方面來遏制進食量。一方面,也許今年我國將會進一步削減鐵礦石進口準證,以加強對國內小型鋼鐵廠供應的管制,抑制鐵礦石價格的上揚趨勢,使得鐵礦石需求相應減少6000萬噸左右。2005年,中國已經將進口準證減少了77%,總數從523張縮減到118張。將進一步加強進口準證的管制,配合目前正在進行的關閉小規模煉鋼廠,進行行業整頓的工作。另一方面,我國包括鐵礦石在內的資源品價格長期脫離真實的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與環境價值),價格與價值嚴重扭曲,提稅、升本、減利是資源價格改革的大方向,優化資源產品成本價格構成是價格改革的關鍵。
采取外科手術切除鋼鐵業(控制總量與調整結構)多余“脂肪”是中心任務。2006年是《鋼鐵產業發展政策》進入實施階段的*年。發改委將重點做好控制鋼鐵行業總量、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工作。據了解,僅列入淘汰目錄的生鐵產能就達到4300萬噸以上。我們認為,鋼鐵工業必須經歷一個重新洗牌的大動作,在供過于求與景氣回落的背景下,經過淘汰高成本、落后產能的艱苦奮斗,使供求平衡,景氣回升。
鋼鐵業要向規模化、集群化、盈利化、國際化進軍。沒有適當的集中度與規模經濟,中國鋼鐵工業就不能由大國轉向強國。在一些地區招商引資的過程中,突出的顯示出“土地追逐資本”的傾向,似乎有了錢就有了一切。中國鋼鐵業已經到了“資本追逐土地”,充分體現土地要素稀缺性,提高土地對鋼鐵增長貢獻率的時代了。
沒有四大的法寶,中國鋼鐵企業就只能走低端路線。中國鋼鐵協會的專家以蒂森-克虜伯鋼鐵股份公司碳鋼部(TKS-CS)戰略方針為例提出中國鋼鐵業的榜樣之路。
鋼鐵業的能量釋放要避免走高價進、低價出的老路。中國鋼鐵工業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可望成為世界上具有競爭力的行業之一。但是目前面臨兩種出口選擇:一是北大教授提出的“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理論,即能低則低,能高則高,不必強求一律,政府應當樂觀其成與幫助促進;另一種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理論,不能滿足現狀,而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逐步由大勢轉向強勢。我認為,在不同階段,應當采取不同戰略,過剩階段與短缺階段的政策究竟如何值得探討,但應當避免走高價進,低價出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