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首批釹鐵硼產品的成功下線,備受矚目的金龍稀土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首期5000噸稀土永磁材料項目正式投產。
當日上午,走進首條高性能釹鐵硼磁性材料生產線,高速運轉的設備轟鳴作響,智能化機械臂精準抓取物料,工人們全神貫注緊盯設備顯示屏上的數據,嚴格把控每一個生產環節。
該項目依托廈門鎢業強大的研發實力,效率、成本、能耗、環保等核心指標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自主研發制混一體設備、易成型磁粉技術、無氧工藝、一次成型技術、模具技術、快速脫氣6項核心技術,可有效提升產品性能,降低成本,進一步滿足市場對高性能、小型化產品的需求。
緊隨其后,包頭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稀土永磁材料一體化應用項目開工。項目計劃投資6.5億元,分兩期建設,并將新建一條智能無人生產線,主要生產應用于高端驅動電機、微特電機和關節電機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永磁燒結多級輻射環、粘接釹鐵硼器件(注塑和模壓器件)等,整體實現MES管控。
包頭全力打造“兩個稀土基地”兩年來,廈門鎢業、英思特等上市企業紛紛搶灘布局,形成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目前,稀土高新區已匯聚稀土永磁、儲氫、催化、拋光等全產業鏈企業超百家,全國排名前十的稀土磁材頭部企業已有8戶建有生產基地或直接投資,金力永磁、安泰北方等全國綜合實力前10強磁材企業產能持續釋放,磁材產能達到15.9萬噸,全國磁材產能*地位進一步鞏固。
稀土磁性材料是包頭稀土產業發展的“長板”和“重頭戲”,如何一如既往發揮磁材優勢,鞏固其國內*地位,進一步增強世界影響力?
近兩年來,稀土高新區牢牢抓住建設“兩個稀土基地”的重大機遇,主動服務融入全市“3+5+N”重點產業集群,持之以恒揚優勢、提能級、補短板,努力打造包頭市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窗口”和工業立市的“排頭尖兵”。
以“項目”之筆點睛磁材產業發展,稀土高新區積極推動韻升科技年產1.5萬噸磁材、日本相模年產3000噸磁材等21個磁材項目建設。緊盯企業再擴產的需求窗口,策劃實施總投資94.72億元的重大項目19個,目前英思特、江馨微電機等9個項目已開工,金力永磁和天和磁材2個項目正在辦理前期手續。加快推進磁材類企業招商布局,北方磁材5萬噸稀土永磁合金材料項目、寧波守正3000噸稀土永磁材料項目、上海益毅磁通電驅系統智能制造基地一期3個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加快推進匯川技術、盤轂動力、蘇州英磁等重點項目開工,爭取年內竣工31個,以*快速度全面建成永磁電機產業園廠房,把企業招滿、產線布滿、機器開滿,為建設“兩個稀土基地”形成穩固的增量支撐。
依托龍頭項目落地,稀土高新區同步推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轉型,不斷向下游產業鏈延伸。該區依托現有“一國重兩院四中心”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建立了完備的稀土領域技術創新體系,涵蓋研發、測試、評價、情報分析、標準制定、中試實驗、成果轉化各個環節,截至目前,已擁有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院士工作站等各類稀土領域創新平臺109家,近三年累計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62項,今年一季度,認定技術合同65份,占全市的44%,技術合同成交額1.56億元,占全市的49%。
科技*能力更加凸顯,與國家部委、稀土行業協會、大院大所、大學大廠共建創新生態,共同加快儲氫材料、吸附劑、催化劑、稀土特鋼等創新成果產業化進程,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稀土點位首批14個標志性工程,稀土高新區入選13個,占比93%,北方稀土獲批*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全國首批“質量強國建設領軍企業”,安泰北方“智能人形機器人伺服電機”填補國內*,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閃速燒結裝備”達到國際*水平,國內首臺套彩色墨水屏、全球首臺船用分半抱軸式永磁發電機、全國首臺套固態儲氫系統裝置等多項前瞻性技術成果不斷涌現,變革型高性能釤鈷永磁材料、稀土光源智慧照明、高性能鈰基聚氨酯拋光片等一批前沿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加快推進,稀土產業技術創新水平持續領跑全國“*方陣”。
今年,稀土高新區承擔全市重點稀土產業項目27個,占比58.7%。一季度稀土產業實現產值124.59億元,同比增長21%。稀土高新區正以磁材產業為強勁引擎,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賽道上加速奔跑。從技術突破到成果轉化,從龍頭*到集群共振,這片承載著“稀土強國”使命的熱土,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創新的思維、更扎實的舉措,全力書寫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