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上漲、煤價上漲、電價上漲……能源價格“漲”聲此起彼伏。能源問題一直是近年來的社會熱點問題,如何解決能源危機及其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給中國政府以及中國企業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隨著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的正式實施,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為嚴峻的能源現狀帶來了一線曙光。專家認為,在新能源由于技術等一系列問題還無法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的情況下,節能產業遇到了發展的新契機,成為中國直面能源問題的首要舉措。
對于剛剛過去的2005年來說,油、煤、電,能源價格“漲”聲一片,而隨著能源價格的上漲,交通運輸、冶金、石化、輕工、漁業、農業等許多行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專家認為,能源價格上升將導致消費和投資減少,進而影響國民經濟增長。專家甚至預測,如果能源價格保持目前水平,今后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因此會放緩0.5-1個百分點。
調查顯示,目前中國已成為煤炭*消費大國,油、電第二消費大國。面對如此嚴峻的能源問題,中國將如何面對?
專家指出,我們必須從兩方面來著手考慮:一是開源,就是通過增加能源供給,緩解當前的能源緊張現狀。二是節流,通過采用先進的節能設備和完善的節能解決方案來節省有限的能源使用量。在開源方面,我們的形式不容樂觀。首先,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能源需求仍將保持上漲趨勢,這給中國的經濟帶來了嚴峻考驗。其次,依靠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加能源供給方面,短期內收效甚微。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為嚴峻的能源現狀帶來了一線曙光。但是,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對地區、環境的特殊需求以及新能源的技術壁壘等一系列問題,新能源仍然“遠水不解近渴”,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
而在節流方面,有人算了一筆賬,按目前的水平,僅就節電而言,中國每節電1%,就相當于80億元的收益(以平均每千瓦時0.5元計算),其效益的可觀性可見一斑。另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僅為30%左右,比發達國家低約10個百分點,產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兩倍多,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產值能耗*高的國家之一。由此,我們看到了節能事業的迫切性以及巨大的節能空間。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張認為,在目前新能源無法滿足能源需求的情況下,面對不斷高漲的能源價格和需求,全民節約將是直面能源問題*有效的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也已經正式寫進了“十一五”規劃中,這給節能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契機。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對于能源問題來說更是首當其沖。而對于耗能*大和與節能問題關系*大的制造業企業來說,能源問題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專家認為,提高企業的節能意識,增強企業對節能產品的開發,將是大力發展節能產業,并解決能源問題的根本途徑。
我們高興地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經認識到能源問題的嚴重性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在首屆“中國建筑電器風云對話”中,朗能節能產業的發展便被業內外專家稱之為“戰略智慧與社會精神的和諧統一”。
2005年12月,朗能集團與美國霍尼韋爾成功合作。據了解,霍尼韋爾產品的節能、環保優勢為世界所公認,通過與霍尼韋爾的合作,朗能將獲得在中國運作其品牌的權力,學到他的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幾乎在朗能成功攜手霍尼韋爾的同時,朗能節能照明產品獲得了“國家免檢產品”稱號。據了解,朗能三大產業中的節能產品如智能開關、插卡取電、聲光控吸頂燈、節能燈、支架系列、低能耗換氣扇等在市場上早已有口皆碑。朗能每年還投入大量的科研力量,繼續致力于節能產品的開發,矢志不渝的推動節能產業的發展。
有關專家認為,隨著能源危機的加劇和消費者的節能訴求,節能產業無疑迎來了迅速發展的新機遇。而對于企業來說,重要的是如何真正抓住這個機會,一部分技術雄厚,品牌強勁的節能企業將會脫穎而出,而擁有霍尼韋爾先進節能環保技術的朗能更將如虎添翼。
企業與社會應當是和諧發展的。隨著能源價格上漲帶來的能源問題,對于企業來說,節能產業不僅僅是企業發展的機遇,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在這種形勢下,朗能無疑為中國節能產業提供了一個參考的模板。節能也必將成為更多企業新的增長點,成為中國應對能源問題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