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國際金屬價格中鎳價近期一枝獨秀屢創新高,國內價格也“水漲船高”。昨日,亞洲*大的鎳生產商中國金川集團將電解鎳出廠價由原來的24.3萬元/噸調整為25.5萬元/噸,但與國際國內現貨價始終保持價差,而距離上次該公司調價僅一個月。金屬鎳的強勁表現更吸引了國際礦業巨頭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強勢介入鎳業競購。
從2000年開始,我國由原來的鎳凈出口國變為凈進口國,目前國內用鎳行業包括不銹鋼、特鋼、電池、電鍍、重型機械加工等多種行業,國內鎳的下游應用行業如此廣泛在世界上為之少見。雖然金川等國內主要生產商不斷擴大產能,但國內現有資源和產能仍跟不上需求的增長。
據記者了解,目前用鎳行業普遍成本壓力巨大,有的行業處境艱難。比如電池材料行業由于國際采購份額較大,企業競爭激烈,采購方輕易不會提高報價,使企業無法消化成本壓力,現在電池、五金、電鍍等行業均開工率不足,有的甚至已無法接受訂單而停產。
進口約占需求總量50%
據有關數據,目前我國年進口鎳相關產品約占總需求50%左右,依存度與鐵礦石大致相當,主要進口國為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
有專家表示,與銅類似,國際基金及炒家利用LME庫存以及國際鎳生產商罷工等消息為題材推高鎳價,下游行業除了謹慎對待外,*重要的還是實現產業升級、技術革新和可持續發展,在現階段基本金屬資源日益緊俏,對外依存度加大的情況下這絕不是一句空話。
“外資在鎳產品市場和礦產資源上的爭奪可謂來勢洶洶。”有業內人士說。由于國內目前在礦業勘探方面還比較薄弱,相關外資公司在東北、西南等地區的找礦活動頻繁,其目的就是尋找合資方控制資源;而外資在國內市場上更是動作快、針對性強。1997年,國際第二大鎳生產商加拿大英可公司就在江蘇成立鎳鹽公司,并在沈陽、大連等地設立了7家獨資或合資公司。據悉,英可近期將在太原建設一個加工廠以供應不銹鋼企業。
礦業巨頭將“影響中國”
國際鐵礦石談判中中國對陣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力拓三大礦業巨頭,國際銅精礦加工費談判中中國對陣必和必拓,幾大礦業巨頭正以極為迅猛的態勢在中國戰略礦產資源市場上唱起了主角。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也于15日成立了鋁業、銅業、鉛鋅三個分會,目的就是為了充分發揮大企業聯合力量,在原有銅精礦、氧化鋁統一運作的基礎上,增強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杜絕多頭對外造成的混亂和損失。
近日在對加拿大英可公司的競購上,淡水河谷半路殺出,11日在其官方網站上稱,將以全現金194億加元(合173億美元)或以每股86加元參與競標收購英可公司,并且表示其報價還有“上升的空間”,其全現金比例幾乎是競購對手的幾倍。一旦收購成功,淡水河谷公司將成為全球*大的鎳礦生產商,而且也將曲線進入中國市場。
據了解,另一巨頭必和必拓也于去年收購澳大利亞西部礦業公司成功進入鎳業。雖然鎳礦資源少,分布較廣,目前國際鎳礦資源及產品的壟斷情況沒有達到鐵礦石及銅礦的較高程度。但有業內人士判斷,國際礦業公司大力拓展資源競爭戰略,資源壟斷程度越高,盈利水平就越高,資源就越雄厚,就越容易兼并其他公司,全球金屬資源不排除被幾大家巨頭壟斷的可能,當然也包括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