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部門統計,今年8月份,國內冶金重點大型企業中虧損企業達11戶,其中鐵合金企業4戶。目前,國內鐵合金企業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沿用傳統高消耗方式生產工藝的鐵合金企業,正在受到政策、市場、成本、競爭力等諸方面的挑戰,面臨“洗牌”的生死抉擇。
國內鐵合金企業的出路在何方?業內人士指出,當前鐵合金企業必須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營理念,迅速改變自身低技術含量、高成本支出、惡性競爭的狀態。其發展方向分析如下:
追蹤鋼廠產品結構調整方向,確定企業產品定位
近年來,我國鋼產能過剩的趨勢促使鋼廠不斷調整產品結構。一批上規格、有實力的大型鋼鐵企業已著手向汽車板、電磁鋼以及高強度、低合金化的潔凈鋼發展,形成高端系列產品。《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明確提出:“鼓勵鋼鐵企業生產高強度鋼材和耐腐蝕鋼材,提高鋼材強度和使用壽命,降低鋼材使用數量。”一些普通鋼材生產廠家也在著手含釩、鈮新Ⅲ級鋼筋、低合金化等新的工藝技術和新鋼種的開發。
鐵合金企業應把鋼鐵產品結構調整的方向,作為自身產品結構調整和發展的方向。比如,近幾年我國冶金裝備業的發展,推動了我國包括微合金化在內的低合金鋼的發展。2001年,我國鈮合金化鋼產量為425萬噸,2002年增加到500萬噸,2003年達到600萬噸,去年又攀升到740萬噸。2004年,鈮微合金化鋼已占我國微合金化鋼總產量的28.7%,鈮鐵需求日趨增長。據悉,現在一些鐵合金生產企業淘汰或關閉了一些普通鐵合金生產線,向鈮鐵等產品轉移。
按鋼廠生產工藝技術的變化。確立產品結構調整方向
業內人士認為,根據《鋼鐵產業發展政策》,鋼鐵企業應積極采用精先肼⒏謊跖緱骸⑻ご懟⒋笮透唄⒆統吖β實緶⒙餼丁⒘⒘⒖卦⒖乩淶認冉ひ占際鹺妥氨浮S紗耍陡種卸愿咝Ч蜒跫寥綹頻鵲氖褂昧拷鵡暝齟蟆Aひ盞墓惴和乒閿τ茫偈姑坦韙春閑禿轄鸕拇罅靠ⅲ嘣柘導骯韙啤⒐璞怠⒚竟琛取⑾⊥戀雀春賢蜒跫痢⒃杏痢⒅蚧戀刃縷分鄭翹轄鶘笠擋方峁溝髡姆較頡?
此外,隨著新的不銹鋼項目的投產,我國不銹鋼產能不斷擴大,氳氧爐等爐外精煉增多,對低碳鉻鐵等的使用量減少,而促使鋼水純凈和減少貴重金屬元素的消化,氧化、碳化、氮化類鐵合金以及包芯線等的使用量將大幅增加。這些鐵合金產品主要包括,用于發泡造渣的粉狀鐵合金、粒狀鐵合金以及多種成分的壓塊鐵合金、發熱鐵合金等。
加快技術、工藝、裝備的改造和刨新
業內人士認為,在國內鐵合金市場競爭曰趨激烈的情況下,鐵合金企業應在體制創新、管理創新的同時,堅持技術創新,把握核心競爭力;必須加強新產品的研制開發,如增加鉻系低碳、低硫、低硅、低磷等精煉產品的研發,探索符合國情的鐵合金品種及各種合金粉劑的冶煉方法等。同時,在合理搭配爐料、提高鉻回收率方面多做試驗,確保成本優勢,拓展市場,擴大市場份額。
按照《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一批不符合產業政策要求的鋼鐵企業將被淘汰,一批中小鋼鐵企業面臨“洗牌”。業內人士指出,鐵合金企業應利用這個契機,對現有的工藝技術和裝備進行改造更新,提升產品檔次,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生產成本。如,加快采用節電的連續法冶煉硅鈣合金技術、一步法冶煉硅鉻合金技術、波倫法生產中低碳錳鐵技術、中空電極和熱兌法生產微碳鉻鐵技術、鐵合金熔融還原技術以及等離子爐冶煉技術的研發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