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廈門要拿出能夠影響國內乃至國際市場的本土企業,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屈指可數的一家,作為一家國內鎢系列產品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廠商,在過去十年里,廈門鎢業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蟬聯國內同行首位,*近,廈門鎢業被中宣部推薦為全國第二批“落實科學發展觀”典型企業。這家在目前國際鎢行業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企業,20多年前卻是一個僅有200多萬元固定資產、瀕臨破產邊緣的小廠,是什么讓廈門鎢業能夠發展到今天呢?廈門鎢業的負責人說,是自主創新讓他們能夠處處*一步,擁有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和活力。
說起廈門鎢業的發展歷程,剛剛接任公司總裁職位一個多月的莊志剛很有感觸,1985年他大學畢業就來到了廈門鎢業,和企業一同成長起來,莊志剛說,盡管當時的條件很艱難,但是廈鎢人一直堅持自主創新,他們是*先把我國*的“離子交換法”成功應用于鎢冶煉工藝的企業,挖到了“*桶金”,從此,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廈鎢人“一發不可收拾”,近年來投入的研發費用都占到企業年銷售額的5%以上,累計投入了上億元資金進行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摸索到了很多屬于廈鎢人自己的核心技術。
從事鎢系列產品生產,國內許多企業的做法是全盤引進國外生產線,這樣做的成本很高但成功的卻很少,考慮到資金等各方面的因素,廈鎢沒有這樣做,他們在業內創立了一種“拼盤式”做法,分別從國外的知名廠家引進設備的精華部分,通過研發和吸收,形成自己獨特的生產線,既節約了大量的費用,也掌握了很多獨有的原創性技術,這些年,通過這種做法,廈鎢節約的設備引進費用超過2億元。
廈門鎢業總裁 莊志剛:如果說你是引進別人的,那你引進好了話,其他人也可以照抄去引進,從企業來講,通過這個研發,鍛煉了一批隊伍,再一個技術是你自己的,也不是人家重復的翻版,如果是重復的翻版,其他人也可以學習,那么我們自己掌握了核心技術,就是我們自己的。
這兩年,看到鎢行業好賺錢,很多人都想進入這個領域,但是因為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他們*終還是退卻了。
現在,廈門鎢業的氧化鎢、金屬鎢粉、碳化鎢粉等粉末材料的生產規模、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位,被國際著名大公司譽為“勞斯萊斯”級粉末;鎢絲的產銷量連續六年居國內*,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達到60%以上,也是亞洲*能向世界照明巨頭飛利浦、GE等大量出口鎢絲的生產供應商;硬質合金規模也進入國內三強,2005年,公司的銷售總收入達到37億元,利稅5.5億元。
走過了一條自主創新之路的廈門鎢業今后將進一步推進自主技術創新和研究開發,他們準備在現有*企業技術中心的基礎上整合科技資源,投入兩億元,建立具有國際*水平的國家鎢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