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行業資訊>中國鎢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 (一)
發布日期:2007-1-5 來源:《硬質合金簡報》
鎢由于其特有的性能和在廣泛領域內的難以替代的用途,所以是一種具有特殊戰略意義的礦產資源,是我國在國際上得天獨厚的*具有優勢地位的礦產資源之一。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由于國內外經濟發展帶動需求的快速增長、政府宏觀調控的加強和行業協調自律工作的開展,“十五”期間我國鎢工業呈現跨越式發展,產品結構和出口結構進一步趨向合理,產業集中度有所改善,行業總體經濟效益在“十五”期間得到大幅度提高。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長期以來,我國鎢的儲藏量、生產量和貿易量均居世界*位。“十五”末我國鎢金屬消費量突破2萬噸,又成為世界上*鎢消費大國。但對此必須要有全面的清醒的認識,必須看到我國鎢礦資源開采利用總體水平很低,資源浪費很嚴重,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仍然存在,初級冶煉加工盲目重復建設致使產能過剩,行業整體競爭力不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與國外大型鎢企業相比差距還很大。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國鎢業面臨的仍然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環境,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緊緊抓住這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使我國鎢業得到又快又好的發展。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為貫徹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自主創新型鎢業,不斷增強我國鎢業的國際競爭力,促進我國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規劃。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一、發展現狀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經過50余年的生產建設,我國鎢工業的發展整體上已經達到較高水平。目前,已形成從地質勘查、采礦選礦到冶煉加工和經貿、設計、科研、教育等完整的工業體系,可生產數千個產品品種,基本滿足國民經濟的需要,部分工藝技術和產品已接近和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到2005年底,鎢工業統計內企業500余家,總資產約250億元,從業人員近10萬人。現有的年實際生產能力為:采礦1300萬噸、選礦1400萬噸、APT(仲鎢酸銨)13萬噸、鎢粉5.4萬噸、硬質合金2.8萬噸、鎢鐵3.6萬噸、鎢絲296億米。2005年主要產品產量:鎢精礦73403噸、APT51800噸、鎢粉20600噸、硬質合金15100噸、鎢鐵11100噸、鎢絲290億米。出口創匯8億美元,實現銷售收入260億元,利稅60.8億元,利潤42.7億元。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一)“十五”主要成就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1、資源保證程度有所提高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一些礦山企業在本礦區內進行二次找礦,增加儲量延長了礦山壽命;一些企業投資開發利用含鎢尾礦;一些低品位的鎢礦床由于鎢精礦價格的上升,建設開采成為可能;白鎢資源選冶技術的突破,使過去難以利用的白鎢資源成為有用;同時,在我國甘肅、新疆、吉林等省區陸續發現了一批大型鎢礦床,我國鎢資源潛力進一步擴大。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2、消費量不斷增加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由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鎢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對鎢的需求不斷增長,2005年我國鎢金屬消費量已達到22300噸。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3、總量增長很快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近20年來我國鎢冶煉加工產品生產能力呈現高速增長,2005年APT、鎢粉、硬質合金、鎢鐵、鎢絲的生產能力分別為2000年的1.54倍、1.85倍、3.16倍、1.65倍和2.96倍。鎢品產量也大幅度增加,2005年鎢精礦、APT、鎢粉、硬質合金、鎢絲的產量分別是2000年的1.62倍、1.667倍、5.42倍、1.85倍和3.79倍。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4、銷售收入和利潤大幅度增加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近年來鎢原料價格大幅度上漲,同時帶動了鎢冶煉加工產品國內價格和出口價格全面上漲,結束了多年的低價位徘徊的局面,全行業銷售收入和銷售利潤大幅度增加,鎢礦山全面扭虧為盈,2005年大幅度贏利。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5、出口產品結構有所調整、出口額大幅度增長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配額初級冶煉產品出口量得到一定控制,硬質合金、加工材產品出口量逐年有所增長。2005年所有出口鎢產品每噸鎢金屬的平均價歷史上*次超過所有進口鎢產品每噸鎢金屬的平均價,出口額增長幅度大大高于出口量的增長幅度。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6、科技進步取得豐碩成果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南嶺成礦帶鎢礦新類型找礦取得突破;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新的采礦方法的試驗研究,為鎢礦開采方法的變革發展指出了方向: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白鎢綜合回收等工藝技術,使我國鎢選礦技術取得了很大突破;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在冶煉工藝方面,“壓煮—萃取—結晶”工藝和“壓煮—離子交換—結晶”兩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工藝在生產中得到進一步完善。可以使用各種低品位礦和高雜礦為原料的鎢冶煉工藝,使我國的鎢冶煉技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超細鎢粉、碳化鎢粉,納米鎢粉等制粉技術也取得很大進步;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我國硬質合金工業生產裝備、工藝技術和產品檔次不斷提高,功能梯度硬質合金以及超細晶粒硬質合金在一些企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在鎢絲生產上,我國一些骨干企業的技術裝備和產品質量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采用白鎢礦直接冶煉高速鋼、模具鋼、基體鋼技術有了重大突破;鎢基高密度合金的材質研究、新工藝研究和機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并在我國航天、航空、軍事、通訊、醫療器械和其他*科學領域的應用取得巨大成績。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在鎢化工方面,含鎢工業催化劑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特別是在石油煉制和石油化工領域中的應用和發展表現突出。鎢催化劑在清潔汽油、清潔柴油化工生產工藝開發方面表現的優異性能,被譽為綠色化學領域的明星催化劑。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鎢二次資源利用量和利用技術有大幅度提高。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7、結構調整呈現新局面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鎢產業向資源產地傾斜;大型骨干企業的產業比重進一步加大;國有企業資產多元化;民營企業進一步發展,經濟總量已經占全行業的1/3。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二)存在問題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1、開采量和出口量過大,資源優勢在逐步減弱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我國鎢資源消耗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大大高于儲量占世界的比例,目前世界鎢工業所消耗的鎢資源80%—90%都是來自中國的,而我國鎢儲量占世界的比例為50%左右,我國鎢資源優勢地位正在逐步減弱。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2、資源總體利用水平低,資源浪費嚴重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目前我國鎢的采選總回收率低,資源浪費嚴重。據調查全國鎢礦企業平均采選綜合回收率只有50.7%。特別是部分中、小鎢礦企業采選總回收率只有30.8%,造成鎢礦資源的極大浪費。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3、環保形勢嚴峻,社會代價沉痛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環保形勢十分嚴峻,生態破壞、水土流失相當嚴重。一些礦山無任何環保設施,廢石、廢水、尾砂隨意排放,據不完全統計,這些鎢礦企業每年直接排入河溝的固體廢棄物達220萬m3以上。某些鎢冶煉企業對環境的污染也較為嚴重。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4、由于需求增長和利益驅動,初級冶加盲目重復建設方興未艾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據調查統計,2005年現有的、在建的和擬建的APT生產能力將達到15萬噸以上;鎢粉生產能力將達到7萬噸以上;鎢鐵生產能力達到4萬噸以上;硬質合金生產能力達到3萬噸以上。不僅造成50%—70%生產能力的閑置,而且還有繼續擴大的勢頭。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5、礦產品和初級冶加產品產量過大,無序競爭影響效益發揮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由于政府貫徹實施嚴格控制總量的綜合治理措施和限制初級冶加產品項目建設的產業政策難以落實到位,產能過剩,產量過大,控制資源,搶占市場,造成了激烈的惡性無序競爭,嚴重影響行業整體效益的發揮。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6、生產集中度低,產品檔次有待進一步提高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我國鎢企業規模小、數量多,生產集中度不高。比如:全國具有鎢精礦生產配額的100多家鎢礦山,鎢精礦年產量在500噸以上的只有32家;又如:幾百家硬質合金企業中,規模上百噸的不足30家。除少數大的企業外,大多數企業生產的多為初級冶加產品,檔次低,技術含量不高,與國外企業差距較大。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7、研發投入少,行業整體競爭力不強 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我國鎢業總體上研究開發投入較少,技術創新能力差。目前我國還缺少具有高水平人才和資金密集型鎢的專業研發機構,導致研發能力薄弱,很難產生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成果,大多數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不強的,行業整體競爭力差。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中國粉末冶金商務網信息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相關新聞
最新資訊
最新產品
最新粉末冶金企業
關于我們|廣告服務|會員服務|網站建設|付款方式|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版權所有:杭州極點科技有限公司地址:杭州市下城區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樓4樓 郵編:310004
服務熱線:0571-8513281985235193傳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客服MSN:pmbiz1@hotmail.com
聯盟網站:硬質合金商務網 、粉末冶金人才網、粉末冶金書庫、注射成形網 、中國粉體網、粉體行業網上展、粉末冶金網上展
ICP證:浙B2-20100325
免責聲明:本網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本網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充分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