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古屋工業技術研究所是*的研發機構,它的研發很大程度上帶有試驗性和前瞻性。該所在高技術陶瓷研究的動向是:具有協同結構的陶瓷材料;具有納米晶粒的超級金屬,具有清潔環境減少污染的陶瓷材料;生物陶瓷;具有超塑性的陶瓷;電子工業應用的氧化物陶瓷;與能源相關的陶瓷;輕質材料等。生物陶瓷方面,該所研究開發的重點方向之一是人工合成陶瓷關節材料。由于陶瓷與人類的骨頭組織具有一定的親和性,與金屬人工關節相比,陶瓷人工關節具有更大的市場前景。
為解決陶瓷材料的脆性問題,該所開發出陶瓷與鈦合金的復合技術,通過技術處理,在鈦合金內植入羥基磷灰石陶瓷,實現二種材料的復合,其工業化實驗正在進行之中。環境陶瓷的研究是目前特種陶瓷研究的一個主要方向,該所正在開發的另一種新型材料是通過多孔結構及表面物理性能的調整,可實現空氣濕度的調控,作為一種智能建筑材料,有可能在未來的所謂智能房屋中得到應用。
日本發展高技術陶瓷的戰略步驟,首先是用來制造日用生活品和某些發熱元件,然后再轉變為大量發展高技術陶瓷產品及精密元件。如日立公司*初采用陶瓷薄膜磁頭,既降低產品成本,又提高了磁頭的錄音、演奏與消磁性能。緊接著正式向市場投放陶瓷光盤,產品成功打入東南亞、西歐與美國市場。日本生產的陶瓷剪刀、米酒加熱器、陶瓷手術刀、人造陶瓷關節及陶瓷滾珠圓珠筆等,在印尼、泰國、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很受歡迎。日本京都陶瓷公司還開始采用高技術陶瓷研制汽車用陶瓷發動機、內燃機零件。采用陶瓷粉末涂敷的汽車零件已大批走入市場,大大提高了汽車的工作性能。
除發展高溫結構陶瓷材料外,日本非常重視研制表面薄膜陶瓷材料,除應用于機械、化工領域外,也成功生產出覆蓋陶瓷薄膜的金屬工藝品。
此外,如泡沫陶瓷、超塑性陶瓷、塑膠復合陶瓷、陶瓷粉末潤滑劑及各種精細陶瓷材料與元件等方面,日本都處于*地位。
日本陶瓷工業之所以能形成如此強大的優勢,是與以下因素分不開:其一,日本有很多從事材料的生產和研究的大公司,這些公司的中心研究所擁有先進的實驗設備和一大批*的技術力量;其二,日本的其他工業技術發達,國內新型陶瓷材料的需求市場較大;其三,日本政府多年來啟動了不少大型陶瓷應用開發科研項目來鞏固其陶瓷產業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