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金屬、工業品價格現已躍上歷史第三個高峰平臺
自3月份以來有兩種現象值得注意:一是,基本金屬如銅、鋅等突破震蕩區間,急速上升,而近期又似乎在醞釀著更大的行情;二是,其它農產品期貨價格受禽流感影響持續底部震蕩,但是持倉自年底以來卻大幅增加。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商品市場正受到大量游資*的青睞,而其原因在于商品良好的基本因素支持和日益增加的金融屬性,商品已經成為大量游資增值、保值的“金融工具”之一。“全球經濟持續強勁復蘇是本輪商品牛市(主要指金屬)得以形成并且還將持續下去的主要原因,而游資的擾動則加速了本輪牛市的形成并達到階段性高點”,大量游資出于保值增值的需要,正在成為主導商品階段性走勢的主要動力來源。利率作為其他金融工具(相對于商品)投資的收益率,美聯儲升息與否及幅度大小將決定大量游資的動向,從而將給商品市場帶來一定的沖擊。因此,從短期而言,未來商品階段性走勢將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美聯儲是否升息及升息的幅度。
但傳統通脹警示指標———產能利用率與核心CPI*新數據顯示美國經濟面臨的通脹壓力在減緩;而新屋銷售繼1月下降5.3%以后,2月繼續大幅度下滑10.5%,創下97年以來*大跌幅,房屋營建占據美國整體經濟活動的6%,房地產的降溫將拖累美國經濟。跡象表明美聯儲繼續升息的基礎正在消失。
供需層面也給了基本金屬價格很強的支撐,這也是本輪行情的主要推動力。以銅為例,*近ICSG公布了2005年的銅產量和消費數據,數據表明,銅市場去年供需基本上是平衡的,但如果考慮到2005年期間國儲局釋放了5萬噸銅至市場的話,那么2005年還存在著一定的供應缺口。并且在2006年銅供應方面仍然顯得緊張,時常發生的生產事故和罷工成了圍繞供給的主要因素,而銅精礦的加工費則在下降,這也表明了銅市場供應緊張的狀況,同時數據表明,中國一二月份進出口年比下降了39%。
通過CRB指數我們發現,原油、基本金屬已經超越了80年代的牛市高峰,商品市場靜寂了20年之后,終于又出現了類似70年代末期的商品牛市浪潮。全球能源、金屬、工業品等又一次躍上了新的價格平臺,這應該是歷史上的第三個高峰平臺。*個出現在上世紀的70年代,第二個平臺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而現在正好是第三個平臺。 因此,大量游資預計還將繼續囤積商品市場,借各種利多因素進行炒作,坐享這種新興的“金融工具”帶來的財富機遇。
總的來說,供求狀況仍將主導今后各商品價格走勢,基本面因素仍是價格長期走勢的主導因素,但短期而言商品所具有的“金融屬性”以及“美聯儲升息將告一段落”的預期是階段性決定因素。基于美聯儲的政策導向,能源產品會受到利空影響,但是相對于地緣政治等因素,這種影響將是微乎其微的,仍要更多關注庫存變化及產油國的政治局勢。由于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未來商品市場的長期“牛市”,短期有調整壓力,但美好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