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對于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鈷酸鋰是鋰電池的主要正極材料。如今,我國鋰電池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三。有專家預測,2至3年后,全國的鈷氧化物需求量將達6000噸以上。近日,太陽集團在大連市投資1.6億元建設的12條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產線已經開始試運營。全部投產后,其生產規模將居亞洲第二,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業內人士認為,它的建成投產將會使我國鈷酸鋰產業乃至整個鋰電池產業發展迎來新轉機。
近年來,我國以鈷酸鋰為主要材料的鋰電池不斷進行著從數量型向質量、品種、效益型的邁進。有資料顯示,在二次充電電池領域,中國的產量僅次于日本和韓國,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了12.5%的份額。2002年中國鋰電池產量已提升到2.7億只,全球市場份額達20%以上,2005年日本鋰電池的全球市場占有率預計將跌至50%以下,中日韓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經形成。我國已形成鋰電池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目前我國一些鋰電池材料廠商已開始向韓國出口鋰電池正極材料。由于受消費電子、尤其是便攜式電子產品需求的推動,2006年以后,中國鋰電池的產量預計將會以每年30%的速度飛快增長。
鋰電池的正極材料——鈷酸鋰是目前鋰電池中成本*高的材料,同時也直接關系到電池的安全性能和電池實現大型化的可能。鋰電池的優異性能使其在移動電器、軍事工業、電動汽車工業方面具有遠大的前途,因此其需求量一直在不斷擴大,而其產量的不斷增大,也將帶動鈷系列產品的銷售。
據悉,目前我國鈷酸鋰的年需求量已超過1萬噸,從而導致鈷價大幅攀升。來自海關的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僅北京市企業就進口鈷氧化物223.5噸,占全國進口量的37.4%,比去年同期增長2.84倍。長期以來,作為鈷酸鋰主要原料鈷的氧化物,我國主要依靠進口。
2002年,太陽集團選定了大連,并在大連高新產業園區甘井子分園投資1.6億元,建設廠房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于今年建成了年產值可達5.1億元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鈷酸鋰12條生產線。目前,已經有兩條生產線投入使用,年產值可達8000萬元。
據介紹,我國目前稍具規模的鈷酸鋰生產企業已達20多家。太陽集團總裁王斌說,鋰電池的迅速發展帶動了鈷酸鋰產業的發展,反過來,鈷酸鋰產業的發展也促進鋰電池行業及相關材料行業的技術進步。太陽集團大連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目標是把公司建設成為國內*大的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基地,以國內*的技術、可靠的產品質量和穩定的技術參數性能,向國際知名品牌挑戰。太陽集團現階段的主導產品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容量鋰電池采用的正極材料——高結晶度球形鈷酸鋰。其研究實驗中心集聚了大批高科技人才,具有國內*的現代化檢測儀器和設備,已經發展成了東北地區的標準化研發實驗檢測中心。
今年,公司引入資本運營、結構創新的運作模式,企業進行股權結構調整,在擴大企業知名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資本的流動性,完善股權結構、拓寬融資渠道,以促進公司實現跳躍性發展的目的。按照海外上市的計劃時間表,公司目前正與美國OTC上市公司洽談股權收購并簽訂了股權收購協議書。此項海外股權收購工作完成后,公司將獲得該上市公司82%的*持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