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搶跑”未來產業了。
近日,據“贛江發布”消息,贛江新區與江西省金控集團合作,在贛江新區成功注冊設立江西省未來產業發展基金(以下簡稱“未來產業母基金”),總規模50億元。
出資方江西金控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齊偉曾對外表示,這是一支50億元的母基金,重點投資未來生產制造、未來新材料、未來新能源等產業,為江西省未來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到,該母基金聚焦于在以上細分領域,尤其關注該領域內未上市的優質企業。該基金采取項目直投、股權投資、子基金類投資等多元化方式投資,通過發揮國有資本引導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未來產業領域。
50億母基金
這支母基金的出資方和注冊地都很受江西省的重視。
注冊地贛江新區是中部第二個*新區,江西省打造的“大基金矩陣”首支市級現代產業引導基金就落地于此。此外還有盈科資本、片仔癀等多家機構、公司在贛江新區設立產業基金。
已在贛江新區設立產業基金的一位機構投資人對《科創板日報》表示,贛江新區是江西省想打造的一個標桿地區,正在發力基金矩陣。在他與贛江新區相關部門的接觸中,能感受到當地對產業基金的重視,而且也給了很優惠的條件,還有各項政策支持。
未來產業母基金的出資方江西金控集團,是江西省*國有全資金融控股集團,注冊資本金80億元。目前已控股或參股江西銀行、贛州銀行、恒邦保險、江西省金控基金等17家金融機構,基本實現了金融牌照全覆蓋,是江西省地方金融業態*全、業務領域*廣的綜合性金融控股集團。
此前,江西金控集團已經和贛江新區完成了戰略合作協議簽約,這次50億未來產業母基金的落地被稱為雙方合作的重要成果。同時這也是江西省在今年年初發布《江西省未來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3—2035)》(以下簡稱“《規劃》”)后的關鍵動作。
在《規劃》中,江西省明確指出力爭到2025年,突破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未來產業創新生態初步搭建;探索設立一批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在未來信息通信、未來新材料、未來新能源、未來健康和未來生產制造等領域,形成一批500億元級、千億元級未來產業集群或產業集聚區。
具體來看,江西省把未來產業歸納為“3+3”,即創新突破三大賦能型未來產業(未來信息通信、未來新材料、未來新能源)+做大做強三大先導型未來產業(未來生產制造、未來交通、未來健康),其中包括元宇宙、柔性電子、微納光學、稀土功能材料、新型儲能等26個前沿技術領域。
這次50億未來產業母基金的重點布局領域,就是3+3產業鏈,其中未來新材料和未來新能源在《規劃》中都有著重介紹。
針對未來新材料產業發展,江西省將以“中國稀金谷”一核兩區(贛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重點,全力打造稀土永磁電機產業園,擴大以稀土功能材料和器件為主的應用產業規模。同時,圍繞鷹潭打造“世界銅都”,圍繞提升贛州“世界鎢都”品牌。
針對未來新能源產業發展,江西省將打造氫能多元應用示范高地,氫能產業發展水平進入全國*方陣;以上饒、宜春為重點,探索“新能源+儲能”發展模式。
按照江西的規劃,到2030年,全省力爭未來產業規模突破2萬億元,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氫能產業、新材料等領域,出現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力爭遠期到2035年,未來產業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的主導力量,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達到國際*水平。
多地發力未來產業
想下好未來產業這盤“大棋”的,遠不止江西。
據《科創板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浙江、江西、山西、深圳、蘇州等地陸續出臺相關意見、規劃,繪制未來產業發展藍圖。
9月13日,工信部還發布了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未來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工作的通知,面向元宇宙、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通用人工智能4個重點方向,加快推動未來產業落地生根。十天后,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任愛光,在2023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大會上表示,未來產業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從發展階段看,當前是謀劃未來的關鍵時期,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優勢刻不容緩。
一家投資了多個未來產業項目的地方母基金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表示,其實對未來產業項目的投資是一直都有在做的,但今年下半年開始明顯感覺到地方政府把未來產業孵化培育重視程度提高了。現在是更為聚焦,給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重點產業領域,通過基金撬動內部和外部的資源,推動產業快速發展。
從打法來看,產業投資是各地的重點。上海在9月20日成立了由秘書處單位、創投機構、未來產業先導區、證券行業、銀行以及企業代表組成的上海未來產業創投聯盟。
其中創投機構包括上海市創業投資行業協會、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金資本、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張江科投、金沙江創投、康橋資本、海望資本;財聯社亦是此次聯盟的發起單位。
聯盟以推動本市未來產業發展為目標,匯聚政府、企業、投融資機構、專業服務機構的力量,常態化為在上海創業的未來產業企業提供政策扶持、產業賦能、投融支持、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服務,幫助未來產業初創企業做大做強。
在前幾天的深圳市產業投資人大會上,深圳市引導基金宣布與國壽集團、太平保險、平安集團合作組建基金,首期總規模420億元,將圍繞深圳“20+8”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前海自貿區、光明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需要,探索與智能傳感器、生物醫藥、合成生物、新能源汽車及工業軟件等深圳設立的產業專項基金的合作機會,推動國壽深圳產業發展母基金的落地。
蘇州在發布《關于加快培育未來產業的工作意見》中提到,要探索建立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共同支持的投入機制,搭建多元化的融資平臺,為未來產業重點領域提供長期、穩定、充足的資金來源。
目前蘇州市的母基金中,蘇創投集團旗下的蘇州天使母基金就是以“未來產業的探針”為定位,已設立的44支子基金中,已有27支投資領域關聯蘇州市未來產業;子基金累計投資企業286家,其中78家屬于蘇州市未來產業重點布局領域;投資蘇州企業152家,其中41家企業屬于蘇州市未來產業重點布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