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出口三年翻了一番
美國汽車業聯盟*近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2005年美國廠商向中國采購的汽車零部件按價值計算將超過35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13.5%。而相關統計資料顯示,美國進口的中國汽車零部件在過去三年中已經翻了一番。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中國自有品牌汽車企業與國外同行相比的確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短期內大量出口整車是不現實的;而在中國汽車整車出口突圍比較艱難的情況下,汽車零部件出口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低成本零部件節省生產成本
統計資料顯示,中國每小時的平均工資成本為90美分,而美國則為22.50美元。面對巨大的價格壓力,美國三大汽車制造商近年來紛紛要求其零部件供應商利用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的呼聲正在不斷加大。美國汽車廠商意識到,只有將更多的汽車生產業務轉移到中國,才能實現顯著降低成本的目標。
為全球同類商品確立基準價格
2003年后,隨著汽車價格戰席卷整個美國市場,這種呼聲已轉化成為行動,越來越多的美國廠家找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策略,促使其零部件供應商代他們完成業務外包工作。
通用和福特承認,中國生產的電線電纜、車用收音機、汽車喇叭、小型馬達,甚至剎車片、懸架和鋁車輪等汽車零部件在一定性價比基礎上已經為全球同類商品確立了基準價格。
在廠家看來,中國產品在質量和其他技術性能上都不遜于美國產品,中國供應商的物流配送能力和制造能力也可與美國公司相媲美。
福特通用都逐步加大采購量
福特汽車公司早在2002年就將中國采購辦事處設在了上海,2005年計劃在中國采購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汽車零部件,其中相當一部分將用于福特在北美的汽車裝配廠。美國的零部件供應商們說,即使算上將產品從亞洲運到北美的高昂物流成本,福特從中國采購零部件的花費也比在美國購買同類產品要便宜20%到40%。
實際上,通用和福特這兩家公司都為從中國采購零部件而節省下大筆金錢欣喜不已。他們都在逐步加大從中國的采購量,并制定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標,要購買數十億美元的中國產零部件,以供其北美汽車廠和其他中國以外車廠業務之需。
帶動了中國零部件行業發展
據浙江的大型零部件供應商萬向集團透露,差不多每天都有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和歐洲一些大型零部件供應商的采購經理及工程師要求萬向集團供應零部件。據悉,萬向集團向美國出口的汽車底盤、懸架系統、剎車裝置、傳動系統和減震器等產品的金額每年都增長30%左右。而作為在華業務規模*大的外國零部件廠商,德爾福發現將生產業務轉到中國能節省成本多達40%,未來5年該公司從中國出口到國外的零部件將大幅增加。
當前,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生產方面都已發展到了一定水平,完全有條件在短期內實現汽車零部件出口的快速增長。中國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完全可以利用其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打入發達國家的汽車零部件配套市場。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將2010年前每年的汽車零部件出口目標定為700億至1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