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大冶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
城市轉型,是大冶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2008年,大冶被列入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開啟了“依托資源創業,超越資源發展”的城市轉型之路,努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積極推動鋼鐵、銅、鋁等金屬材料產業優勢再造。
到2024年,該市新型金屬材料產業相關企業達123家,實現總營業收入277億元,利稅11億元,高端鋁基材料產量居全國第三,已形成完備且具備較大發展潛力的產業鏈,匯聚了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今年6月,大冶市先進金屬材料產業集群被省發改委認定為湖北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之一。
龍頭*聚鏈成群
金屬材料是工業的“糧食”,是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的物質基礎,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支撐,也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產業方向。
大冶是華中地區規模*大、產業鏈*完整的鋁加工集聚區。近年來,大冶市先進金屬材料產業集群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為主攻方向,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建設國內*金屬材料加工基地為*,圍繞下游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高端化發展需要,突破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構建上下游協同順暢的產業體系,建成特色鮮明、功能完善、創新力強的高端金屬材料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形成產業發展新引擎,努力打造湖北省先進金屬材料產業技術創新和高質量發展高地。
在湖北星銳科技有限公司擠壓車間,一根根鋁棒被放入機器,經過運送、加熱、進料、擠壓、冷傳等多個工序,銀白色鋁棒在800噸擠壓機中“流動”變形,汽車發動機支架、汽車防撞梁等產品新鮮出爐,經過打包后將發往土耳其、美國等國家。
“目前,我們有13條擠壓生產線、1條陽極氧化臥式自動線、1條靜電粉墨噴涂線,月產能達到3000噸。”該公司生產副總周樹林指著陽極氧化自動線說,這條線讓產能翻倍。
近年來,湖北華力科技有限公司持續在能源消耗上做“減法”,在技術創新上做“加法”,有效推動了綠色低碳發展。投資1000余萬元上雙室爐,將生產每噸鋁棒消耗的天然氣降低16%,成材率提高5%,每年節約成本1000余萬元,該公司獲評*“綠色工廠”。
這樣的蛻變正在大冶批量發生。
鋁型材產業聚集了宏泰鋁業、實美科技等多家龍頭企業,產品已從建筑鋁型材不斷向“以鋁代鋼”“以鋁代木”“以鋁代塑”等方向轉型,進軍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支架等工業領域。
金屬結構材料產業依托新冶特鋼、日盛科技等企業,重點推進先進裝備工模具用鋼、高強韌汽車鋼和高品質不銹鋼的研發生產,同時對接黃石PCB產業基地發展新型銅基材料,構建了從基礎材料到高端應用的完整鏈條。
目前,大冶市123家金屬材料企業組成了“聯合艦隊”——宏泰鋁業的“虹泰”型材撐起體育館,實美科技的太陽能支架鋪進戈壁灘,新冶特鋼的模具鋼刻出手機精密外殼。高端鋁基材料產量沖進全國三甲,曾經的“銅鐵之鄉”,正把鋁玩出“七十二變”。
一個輪轂“轉動”30家工廠
7月10日,記者在立中車輪(湖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中車輪”)生產車間看到,一個個鋁合金車輪經過熔煉、鑄造、熱處理等工序后,被整齊擺放在傳送帶上。工人們穿梭其間,檢查產品質量,操作設備運轉。
自2022年落戶大冶湖高新區并投入生產以來,立中車輪得到快速成長。“2022年公司產值1億元,2023年產值5億元,2024年產值6.2億元。”立中車輪總經理余秋林介紹,短短兩年時間,該公司便發展成為湖北省*大的鋁合金車輪制造企業。
“每只輪轂經歷107道檢測,誤差超0.1毫米就報廢。”立中車輪質檢站里,質檢員手持激光掃描儀,輪轂曲面數據呈現在屏幕上。3年前這里還堆著毛坯鑄件,如今為寶馬X5定制的鏤空輪轂正裝配發往德國。
“長城汽車落戶大冶時,我們連夜改生產線。”余秋林告訴記者,“諾博汽車座椅用我們的鋁型材做骨架。30多家鏈上企業像齒輪般咬合,去年帶動立中車輪產值沖上6.2億元。”
全鏈生金,鏈出了精彩。為了推動新型金屬材料產業穩步發展,大冶市級領導擔任鏈長,圍繞提升產業鏈、建強創新鏈、重塑供應鏈、暢通要素鏈、優化制度鏈出臺行動方案,攻難點、通堵點、除痛點,積極探索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創新基因融入發展血脈
大冶湖高新區內,建有先進金屬材料產業省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平臺19家,公共服務平臺6家,產業創新能力突出、氛圍優良。
2023年,大冶市(武漢)離岸科創中心、黃石大冶湖高新區(武漢)離岸科創中心在武漢揭牌成立,包括創新獎補、人才引進、產業招商等在內的一攬子扶持政策同步推出。目前已吸引12家科創企業入駐,產學研結合得更加緊密。
黃石東貝電機有限公司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去年上半年,我們與黃石、武漢的兩所高校進行深度合作。他們提出對導條、設備、工裝等進行優化改造,將我們的45號鋼材料改為彈簧鋼材料,大大地提升了材料的硬度及耐磨性。”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一個細節的改變,大大推動了研發進程。
從引進消化到自主創新,從一般技術到核心技術,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制造……在大冶制造的新賽道上,一批擁有超能力的“金屬力量”正在出圈出彩。
作為推動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先進金屬材料對經濟復蘇及綠色轉型有著重要影響。大冶市委主要負責人說,該市將把先進金屬材料等新材料產業的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關鍵短板新材料為突破口,以產業創新體系薄弱環節為重點,充分整合政策、項目、平臺和資金等要素,不斷推動先進金屬材料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努力打造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的新高地,為大冶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