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東風零部件公司)產品結構調整迎來里程碑的變化――今年1至2月,乘用車業務收入占比47.87%,商用車業務收入占比35.61%,乘用車業務收入*超過商用車業務收入。近日,東風零部件公司發布信息,今年1至2月累計實現主營業務凈收入17.58億元,同比增長7.42%,營業利潤同比增長3.08%。除乘商業務外,備件業務、海外業務、東儀汽貿業務占主營業務凈收入的16.52%。
在經濟全球化、汽車零部件產業競爭國際化的大背景下,東風零部件公司自2010年成立至今,走出了一條從事業部管理體制向公司化經營體制轉型的發展之路。近年來,東風零部件公司以開闊的視野和開放的思路,由“生產服務型企業”向“經營服務型企業”轉型,再由“經營服務型企業”向“價值服務型企業”轉型,經營理念、運營模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該公司先后發布并實施了“揚帆130”計劃和“藍海行動”計劃,以適應市場競爭要求,加快產品業務布局,調整產品和市場結構,強化管理,提升效率,進一步增強企業核心能力。其中,產品結構調整作為兩項計劃的重要內容推進。
東風零部件公司于2012年成立了乘用車事業推進辦公室,并于2013年組織編制發布了《東風零部件公司乘用車核心零部件發展綱要》,規劃了乘用車動力總成、車身、底盤、電子電器四大業務平臺。在具體行動中,東風零部件公司形成了研發與市場聯動的機制,著力構建乘用車零部件研發制造能力,實現了乘商并舉、內外并重的發展格局。
在研發方面,建立了具有東風零部件公司特色的研發管理模式。進一步優化研發組織結構,由過去“注重商品開發”向“注重基礎技術研究和先行技術開發”轉變。建立研發人員能力評價模型,培養領軍人物,引進高端人才,目前已引進外籍專家7位,其中研發類專家4位,為乘用車業務發展提供“智”造支撐。實施規范化實驗室和cae能力建設,提升研發驗證的可靠性,推動東風零部件公司研發管理水平和技術研究能力的逐步提升。
在市場開拓方面,圍繞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形成了“客戶經理+項目經理”的市場管理模式。從以關注當期收入為主向以支撐事業計劃為主的新訂單管理轉變,從機遇市場向戰略市場轉變,從以生產為中心的傳統運營模式向以市場為中心的項目管理模式轉變。
借助東風大協同戰略的深入推進,東風零部件公司深耕細作東風內部乘用車市場,分業務有側重地開拓東風外部乘用車市場。目前,東風零部件公司與神龍公司和東風日產的協同發展不斷加強,兩家單位均已成為東風零部件公司收入規模超5億元的大客戶。此外,東風本田、東風乘用車公司等6家單位成為東風零部件公司收入規模超億元的客戶。東風零部件公司下屬東風車輪、蘇州精沖、東風貝洱和東風博澤等7家分(子)公司成功進入東風日產平臺,實現12類產品的業務突破。今年1至2月,東風零部件公司已獲取東風內部市場新訂單1.75億元,獲取東風外部市場新訂單6500萬元。
今年1月27日,東風零部件公司在回顧總結“揚帆130”計劃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宏觀形勢和行業環境,把握現狀,對標分析,發布了“遠航210”計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東風零部件公司收入規模將達到200億元,營業利潤率行業*,力爭進入全球汽車零部件行業100強。在這一重要發展規劃中,乘商結構調整再次被列入核心戰略――進一步專注東風集團內部市場,擴大收入;進一步拓展乘用車業務,到2020年乘用車業務收入占比超過70%;緊跟東風商用車技術升級,提升相關領域業務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