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在長春舉行的中國汽車零部件年會上,國家統計局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發布了“2004年度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名單。這是兩大權威部門*聯手向社會發布有關汽車行業的企業排名名單。
加入WTO以來,我國汽車工業3年實現3個“百萬輛級”的跨越,與入世前的2001年相比,汽車產銷量翻了一番。中國已成為世界上主要的汽車制造基地和重要的消費市場。
在汽車總量持續擴大的情況下,構筑汽車制造業基礎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也同步提升,呈現出快速良性的發展局面。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04年列入統計范疇的汽車零部件企業4171家,實現銷售收入3300億元,比2003年增長25.6%,占汽車行業總收入1.08萬億元的30%;實現利潤288億元,比2003年增長12.6%,占汽車行業總利潤720億元的40%。2004年,汽車零部件進口79.3億元,比2003年下降4.5%,出口56.3億元,比2003年增長73.2%,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出口總額逼近進口總額。
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的發展,引導和幫助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進入國際分工領域,打造未來具有中國品牌的零部件巨頭企業,國家統計局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決定聯合發布“2004年度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名單。
據了解,目前眾多汽車及零部件相關企業和許多政府部門、相關機構,迫切希望擁有一份行業權威的企業排序名單。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主管行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與國家統計局根據國家統計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數據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各企業報表,統計發布了“2004年度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這份名單完全以客觀數據說話,不帶有任何的商業行為。本次統計只計入銷售收入一項指標,旨在反映企業的總體規模和實力,規避了主觀因素過多的弊病,意在扶持具有競爭規模和競爭能力的優質企業,增強行業的凝聚力,以期為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樹立起權威的發布平臺,為中國汽車工業的長遠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本次發布的“2004年度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基本反映出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的現狀。這次上榜的100家企業2004年共實現銷售收入1966億元,占零部件行業收入的59.6%。這近60%的市場集中度對中國汽車行業形成了重要的支撐。在百家企業中,*大的零部件企業萬向集團2004年實現銷售收入208億元,進入100家企業*后一名的企業上海金亭汽車線束有限公司的銷售收入是5.14億元。從企業銷售收入分析,100家企業中超過100億元的有5家,50億~100億元的有4家,10億~50億元的有35家,10億元以下的企業有56家。從企業性質分析,100家企業中內資企業占60家,中外合資企業(包括港澳臺投資企業)占40家;內資60家企業中,私營與集體企業有13家,收入總計301億元,占100家企業總收入的15%。從企業(集團總部)所屬地域來看,100家企業中東部企業占78家,中西部企業只有22家;企業按數量排序依次集中在長三角、環勃海、東北、珠三角、湖北、重慶等區域,由此也反映出當前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總體布局。
從大會組委會了解到,本次發布的“百強”企業不包含外資獨資企業,這是為了充分反映中國本土企業特色。兩家發布單位國家統計局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將根據市場發展情況適時對“百強”企業統計范疇進行調整,以更好地體現出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狀況。今后,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名單將每年發布一次。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將雷表示,盡管近年來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我們的“百強”企業與世界500強企業中的汽車零部件巨頭企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還存在著企業數目多、規模小、缺乏核心技術等一系列問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總體規模、技術進步速度、人力資源水平均已達到與整體汽車工業相稱的程度。在不久的將來,隨著中國汽車工業、中國汽車品牌在世界上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也會迎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