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重點
1、發展重點領域
內燃機行業“十一五”期間重點發展的產品中的技術領域是:新一代單缸柴油機、新一代通用小汽油機、新一代摩托車用發動機、新一代滿足歐Ⅲ、歐Ⅳ排放標準及節能標準的(大、中、小、微、轎)乘用車、載貨車(重、中、輕、微)車用柴油機、汽油機和各種代用燃料發動機和混合動力。發展大功率、大扭矩、高可靠性為大中型工程機械配套用柴油機。發展新一代經濟適用環保和節能為農業機械、園林機械配套的柴油機和通用小汽油機。發展為大型船舶配套的各種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機。發展為我國鐵路提速和現代化配套的鐵道機車用柴油機以及發展為石油鉆機、軍用等國民經濟等部門配套用新一代柴油機。發展與現代新型內燃機配套的電控柴油機高壓噴射系統、電控汽油機噴射系統、排氣后處理系統等一批新型內燃機零部件。
2、發展重點產品
“十一五”期間重點發展的產品是:
●新一代單缸柴油機。
●新一代通用小汽油機。
●新一代摩托車用發動機(包括電控、代用燃料)。
●具有高可靠性、高熱負荷為全喂入和半喂入自走式水稻聯合收割機配套的20~30kW輕量柴油機。
●發展70~180kW為大中型工程機械、大型聯合收割機、大型拖拉機等配套用柴油機。
●發展滿足歐Ⅲ、歐Ⅳ排放和節能的各種載貨車、客車、轎車用柴油機。
●發展滿足歐Ⅲ、歐Ⅳ排放和節能的新一代轎車用(包括SISV和MPV)汽油機。
●發展為轎車、大中型客車等配套的各種代用燃料(壓縮天然氣、液化天然氣、醇類、醚類等)發動機。
●發展轎車及大中型客車用混合動力發動機。
●發展電控直列式噴油泵、電控高壓共軌噴射系統、電控高壓單體泵以及各種新型噴油器、噴油嘴。
●發展一批為滿足歐Ⅲ、歐Ⅳ及節能要求的各種新型內燃機配附件及元件。
●發展新一代為大型船舶配套的大功率中低速船用柴油機(含可燃用重油)。
●發展新一代鐵路機車用柴油機。
●發展新一代為石油鉆機、軍用等配套用柴油機。
●發展發動機排氣處理系統。
3、重點發展的技術
●車用柴油機高壓噴射技術的研究(包括電控高壓泵技術、電控高壓共軌系統、電控單體泵技術和高壓噴射技術及噴油特性的研究等)。
●汽油機缸內直接噴射技術的研究(包括氣流的組織、燃燒室設計優化和噴射系統設計等)。
●內燃機電控可變技術的研究:包括可變進氣管道、可變氣門定時(VVT)、可變空燃比(直噴分層燃燒)可變壓縮比系統等,并延伸發展出怠速停機、電動機輔助驅動的}昆合動力。
●電控內燃機與汽車匹配技術。
●內燃機可變渦輪增壓(NVT)和增壓中冷技術。
●車用內燃機排氣后處理技術研究。包括汽油機稀燃催化轉化劑、柴油機連續再生型微粒捕集器(DPF)、選擇性催化還原系統(SCR-NOx催化還原系統)、四效催化器技術等。
●混合動力裝置設計和匹配技術。
●內燃機電控集成管理系統等。
●開展內燃機領域內報廢資源再生循環利用的研究。
●內燃機領域內電磁兼容EMC技術研究。
“十一五”市場預測
預測僅供行業各企業參考
1.柴油機市場預測量
2004年全國共生產了1 1 18.35萬臺柴油機,其中單缸柴油機879.98萬臺,多缸柴油機236.51萬臺,中低速柴油機1.86萬臺。
我們預計到2010午單缸柴油機市場需求可能在600—700萬臺左右。從長遠發展來看,單缸柴油機必須考慮開發新一代單缸柴油機,對單缸柴油機要求是質的提升,而不是量的增加。
多缸柴油機是涉及配套主機*多的一個產品。由于各種載貨汽車、客車、工程建筑機械需求量有較大的增長,大中型農業機械、鐵道內燃機車、石油鉆機、船舶、內燃發電設備等有一定的增長。“十一五”轎車柴油化,也有可能取得一定進展,再考慮到出口及市場維修等需求,我們預測多缸柴油機到2010年市場需求將可能達到420萬臺左右。多缸柴油機“十一五”期間增長量應當說是相當大的,但是這個市場需求量前提是,柴油機必須滿足國家規定的排放和節能要求,產品性能等各項經濟指標必須滿足配套主機要求。多缸柴油機“十一五”發展是在質的提升基礎上,其量將得到較大的發展。
在此還要補充說明一下,估計“十一五”期間各種代用燃料混合動力可能取得一定發展空間,則相應減少多缸柴油機需求量。
2.汽油機市場預測量
2004年共生產了2719萬臺汽油機,其中單缸汽油機2406萬臺(其中,摩托車用發動機1910.7萬臺,通用小汽油機495.3萬臺。)預計到2010年單缸汽油機市場需求量達到3400萬臺。(其中摩托車用發動機2600萬臺,通用小汽油機800萬臺)。
多缸汽油機涉及到配套領域是轎車、輕型客車、微型客貨車、中型客貨車等。2004年共生產多缸汽油機313.1萬臺,預計2010年市場需求量可望達到570多萬臺。多缸汽油機也存在這一因素,即,預計“十一五”各種代用燃料發動機,混合動力有可能取得一定發展空間,則相應減少多缸汽油機市場需求量。
汽油機無論從單缸或多缸看,“十一五”市場發展空間都較大,前提仍然是必須滿足日益加嚴的排放和節能要求,產品性能等各項經濟指標必須滿足配套主機要求,出口機型還必須滿足相應國家的有關各種法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