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度是我國鈦產業非常興旺發達的一年,也是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大力興辦鈦產業的一年。
在科研方面,鈦科研收入大幅增長,鈦合金新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學術活動非;钴S。
在產業方面,發起成立了西部鈦業有限責任公司(WTT),促進了鈦科技成果的轉化,院屬其他涉鈦單位(稀有金屬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西部金屬材料公司、西部超導材料公司和賽特新材料公司等)在鈦產業方面取得了良好業績。
一、鈦科研取得重要進展
鈦合金研究所是西北有色院從事鈦研究的主體單位。2004年該所共承擔各類鈦研究項目30多項,其研究內容涉及高溫鈦合金、阻燃鈦合金、鈦基復合材料、高溫高韌性鈦合金、低溫鈦合金、超塑性鈦合金、船用鈦合金、醫用鈦合金的研究與開發,還有鈦材加工新技術與應用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2004年,鈦合金研究所科技收入1470多萬元,(其中縱向課題947萬,橫向課題523萬)。發表論文49篇(收入SCI刊物19篇)。
一些為國防工業服務的項目取得了重要進展,例如,總裝“十五”重點項目—高強高韌性鈦合金(TC21)研究進入半工業試驗階段,向用戶提供了ф19mm、ф130mm等13種規格的棒材進行應用試驗(包括打靶試驗),受到總裝備部預研局和航空一集團的好評。重點軍工配套項目“阻燃鈦合金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優化了合金成份,成功地突破了1.7噸工業錠開坯及環件軋制難題,制備出31件環材,供航空部門進行工程試驗。鈦合金火炮制退器打靶試驗取得較滿意的效果。航天用薄壁壓力容器(環形與球形貯箱)內襯的開發在擴大品種與規格方面又取得了許多新進展。
近期,西北有色院鈦研究的重點方向仍然是高溫鈦合金、高強與超高強鈦合金、中強高韌與高損傷容限鈦合金、船用耐蝕鈦合金、醫用鈦合金、特種用途鈦合金及鈦材特種加工技術與應用技術。
二、完成鈦產業化戰略決策
在深入分析國內外鈦市場與鈦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的基礎上,西北有色院做出了大力發展鈦產業的戰略決策。
2004年6月28日,在西安成立了西部鈦業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由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浙江省經投公司、遵義鈦廠和安大航空鍛造廠共同投資,是一個跨地區跨行業的鈦材生產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手興鈦的企業。公司的目標是鈦鑄錠年產能達到5000噸,即形成3000多噸鈦材的綜合加工能力。公司占地近300畝,一期建設投資近3億元,重點發展棒材和無縫管材生產,工程主體為熔煉廠、鍛造廠和管材廠。企業的主要裝備有自動秤重—混料系統、5000t油壓機、3t、8t真空自耗電弧爐(多臺)、真空等離子焊箱、2500t快鍛機、200t精鍛機、斜軋穿孔機、系列軋管機(包括3臺高速軋管機)、大型真空退火爐和全自動超聲波探傷儀等,60%以上的設備從國外(德國、美國和俄羅斯等)引進。工藝與設備的選擇遵循先進性、可靠性與經濟性統一的原則及研究院集團內部整體配套的原則。它廣泛吸收了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并有所創新,加工技術與裝備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它的產品將面向軍工和民用兩個部門及國內外兩個市場。
西北有色院從事鈦及鈦合金研究已有40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鈦材加工成果,其中有8項技術通過協議正式向西部鈦業轉讓。西北院向西部鈦業提供人才、技術、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持。西部鈦業與研究院的緊密結合,將形成它獨特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力。
西部鈦業公司成立一年來,在各股東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項建設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并已進入建設高潮期。不久,一個全新的、工藝先進、設備精良、布局緊湊、管理方便、注意環保、高度專業化的大型鈦材加工廠將在西安北郊的涇渭工業園拔地而起。西部鈦業鄰近西安著名的“汽車城”(陜西重型汽車廠),“飛機城”(西飛公司)和咸陽國際機場,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預計,2006年初西部鈦業的各分廠將陸續投入生產。
2004年,西北有色院控股的西部超導公司已正式投產。西部超導公司是高新技術企業,它的主攻目標是低溫超導材料(鈮鈦、鈮三錫)和高溫超導材料,也兼顧了Ti、Zr、Ni、Nb和不銹鋼等材料的生產。它裝備了3000t電極壓機、1600t快鍛機、5t真空自耗爐和SKK10型精鍛機、先進拉絲機等加工設備,形成了一定的鈦加工能力。西部金屬材料公司、賽特新材料公司、工程研究中心等單位生產鈦材、鈦鋼復合板、鈦設備的銷售收入已突破1億元。
未來的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集團)將是一個集研究、中試與產業化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鈦產業基地。